第232章 燈滅之三五

殿下

正文第二三二章

方禦史是長子,他猶記得少時父母間偶有口角,父親過逝時,他剛剛八歲。按理那個年紀的事在成年之後會逐漸忘卻,他卻一直隱隱記得父母間的口角。

後來,他逐漸長大。

母親在鄉間名聲甚好,再如何忙碌生計,每月初一十五都會去清理父親墳瑩上的細草。所以,盡管早些父親埋葬的是土墳,仍是全村墳瑩裏最幹凈最體面的。

後來他中了秀才,族中長輩到家慶賀,送的賀禮裏,母親先挪出五十錢,買了舊磚,為父親修繕墳瑩,將墳修的更加體面。

母親還在家族長輩來家時說道,“眼下錢財還得留著給大郎二郎念書,故先買了舊磚。待以後孩子們出息了,光耀祖宗,讓他們將賺得的錢買新磚,給他們父親將墳修的更新更體面。”

闔族上下,村裏村外,就沒人說母親一個不字。

方禦史亦因有這樣賢惠偉大的母親感到驕傲至極。

待他中了舉人,得了知州青睞,縣裏也獎了他一百兩銀子,他將銀子捧回家。母親便讓他去買了新磚,嶄新的青磚,他帶著弟弟,還有許多村民族人幫忙,將父親的墳修成全村全族最漂亮最體面的墳瑩。

就是他科考高中,錦衣還鄉,接母親弟弟到帝都生活。

走前母親還特意雇了族中一位家計貧困的族叔,一年給族叔五兩銀子,請族叔代為照管父親的墳瑩。

必得初一、十五清理打掃,如他們在時一般才好。

所以,他一直以為,那些記憶中父母親的口角,也只是年輕夫妻間的一些口角罷了。

母親十幾年如一日的在族人村人面前懷念父親,雖則家計因父親而敗落,母親卻始終無一句怨言。

任勞任怨的撫養他們兄弟長大。

母親青年守寡、紡紗織績、下地做工,那些年日子並不好過。

他們三口咬著牙走了過來。

母親篤信佛教,父親過逝後,母親就尋了一處小庵,在家做了居士。

母親多年不食肉,以往他以為是因母親信佛的緣故,後來家境好了,母親生了一場病,他請了州府最有名的老大夫給母親診治,老大夫說母親身體虧損太過,要慢慢滋補。他苦勸之下,母親方開始進食葷腥。

不知為何,方禦史忽然想到此事,問,“那母親你食葷腥的事……”

“哎,那會兒咱家日子本就窮,想吃肉也吃不起呀。弄個居士名,非但適合我的身份,還能學念佛,誰家有喪禮,請我去念經。鄉間雖出不起銀錢,可去一趟,也能免費吃兩餐飽飯,還能與我二斤精面熨親勞,回家你們兄弟就能吃頓好的。”

“那後來……”

“後來你都出息了,難道我還要見天吃素?”方老夫人覺著,許多讀書人,書雖讀的好,腦子卻真不見得多靈光。

方禦史沒法形容自己的感覺,他氣也不是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喜更不是,他說,“那老大夫不會是母親你串通好的吧?”

“生病還能裝啊。不過是趕巧了,就是沒大夫,我想吃肉你還能攔我?”方老夫人倚著軟靠,與長子道,“那會兒真難哪,咱老家地方偏,我也沒時運趕上如今。我看如今是新年頭了,你別事事拗著來,人家公主是陛下的親閨女,聽說年紀比咱大囡還小,你幾十歲了,過去跟比你閨女還小的公主說朝政,你還沒說過人家。這就夠丟臉的,關鍵你還沒說贏,比丟臉更丟臉。”

“母親,兒子也是為朝廷著想。”

“你沒想對地方啊,老大。”方老夫人道,“我雖沒你書讀的多,可這世上的道理也明白一些。不說那些律法,世間就倆字,公道!”

“啥是公道?公道就是好人得好處,壞人遭報應,這就是公道了。”

“母親,你不懂,公主小小年紀,屢次插手政務,這不合規矩。”

方老夫人嘿然一笑,看向兒子,“看來公主插手的政務,處理的都不錯。”

方禦史有些恍然,母親多久沒這樣機警中又帶著三分得意的笑過了。哎,不幸被母親說中了。

方老夫人見長子悶不吭聲,說道,“以前我幫繡坊跑腿,賺些辛苦錢。有人看我能賺著錢,眼氣,就會酸了巴唧的說,一個婦道人家,成天三鄉五裏的躥來躥去,成什麽樣子。”

方禦史臉色脹紅,方老夫人道,“要是個男人,攬生意發活計,都得誇能幹。因我是婦人,還是個寡婦,所以,就有這些議論。”

“我記得,你還跟這些人打過架。”方老夫人嘆息,“當時站在母親身邊的大郎,現在如果遇到像母親當年一樣的女子,會怎麽辦呢?”

“母親,那畢竟是咱家的事。且因父親無德,才令母親辛勞。當今朝上,陛下寬仁、大殿下溫厚,並不需要公主對朝政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