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請聖尺,定儒義,以德凝氣,怒斥三萬讀書人!(第3/8頁)

顧錦年望著眾人,冰冷發問。

什麽都不知道,就來找自己麻煩,這三萬多人當中,有九成九都是盲目跟風。

什麽伸冤。

什麽公正?

一件事情在沒有徹底了解之前,有什麽資格發表言論?

可以提出疑惑,這個沒有關系,但事情沒有完全了解,就妄自下定,如若說對了還好,倘若說錯了呢?

會出來道歉嗎?會明白自己的錯誤嗎?

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一句,原來是這樣的啊。

要麽就是,雖然這件事情我們誤會了,可你的的確確有錯,而且你完全可以告訴我們,向我們解釋清楚不就夠了?

拋開事實不談,難道你顧錦年就沒有錯?

典型的打拳行為。

“可笑,荒唐。”

“這是你自己認為的。”

“既然世子殿下如此不服氣,那就請世子殿下說清楚到底發生了何事。”

“可笑,不管到底發生了何事,孫儒已經死了,你必須要為他的死負責。”

“說的沒錯,管他顧錦年說什麽,孫儒已經死了,就是他顧錦年逼死的,少在這裏拿我等說事,現在所說是你的事情,不是我等的事情。”

“我等問心無愧,也只有你這種小人,才會覺得我等心懷不軌。”

聲音響起,京都再一次沸騰。

如顧錦年猜想的一般,這群人如同被戳穿心事一般,開始否認,而後將話題重新轉移到顧錦年身上。

這很正常,這裏面九成九是跟風過來的,當然也有目的,就是想要搞臭自己,讓自己跌落泥潭之中,往後成為自己吹噓的資本。

而其余一部分人群,單純的就是故意引導這種風氣,他們帶有目的。

說直接點,就是想要害自己。

背後有人在支持他們,是誰就不清楚了,孔家肯定跑不掉,但也絕對不止孔家這麽簡單。

聽著這些謾罵之聲。

一旁的統領都不禁皺眉,三萬多人齊齊辱罵,這場面可不是一般的熱鬧,即便是在辱罵顧錦年,不是辱罵自己,領軍統領都覺得很刺耳。

這要換作是自己,估計早就下場砍人了。

“世子殿下,這幫狗東西已經不講道理了,末將帶您回去,剩下的事情,交給末將來辦。”

統領開口道,希望顧錦年離開,免得被這些人惡心到。

“無妨。”

顧錦年淡淡開口,他揮了揮手,就站在城口之上,聽著這些人的謾罵。

同時也在思索一件事情。

儒道。

是的,顧錦年聽著這些謾罵之聲,腦海當中不由浮現這個事情。

儒道體系。

儒道體系劃分七境。

第一境為讀書凝氣。

顧名思義,便是通過讀書,明悟道理,然後凝聚才氣。

玲瓏聖尺的作用,就是重新定義儒道境界。

顧錦年之前想過,直接改變第一境,不是凝聚才氣那麽簡單,而是凝聚浩然正氣。

可轉念一想,又覺得這難度太高了。

第一境界就凝聚出浩然正氣,過程很難。

無疑是打擊讀書人的自信,並且讓儒道陷入一個兩難之策,畢竟有時候很多東西就是靠量變產生質變,所以第一階段,不應當這麽苛刻。

而現在,顧錦年也不會因為這些人的謾罵,從而提高儒道第一境的難度。

但他要定義。

真正的定義儒道。

罵聲彼此起伏,三萬多人,你一句我一句,足足罵了半個時辰。

而顧錦年也聽了半個時辰。

半個時辰後。

眾人有些口幹舌燥,百姓們聽的也有些麻木不已,硬生生罵了三個時辰,多多少少有些過分了。

“顧錦年,你為何不說話?”

“你怕了嗎?還是心虛了?”

“沉默不語,是不是覺得我等都說對了?你啞口無言?”

聲音響起,充滿著冷意。

可顧錦年沒有理會這些聲音,而是擡起手來,當下文府在他身後出現,星辰環繞,五輛玉輦如同天子坐騎,率領千軍萬馬而出。

顧錦年的文府異象,惹來不少人的驚嘆。

然而有人卻指著顧錦年,怒聲如雷。

“顧錦年,你是否也想要削我等才氣?”

“我等無懼,諸位兄台們,我們倒要看看,這顧錦年敢不敢將我等的才氣削光。”

“我等三萬讀書人,就不信你一個人削的完。”

“說的沒錯,你妄想用這一招來嚇唬我等。”

他們大吼,有一些聲音藏在暗中,讓大家站在前面,而其卻躲藏起來。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這效果起到作用,畢竟顧錦年的才氣終究是有限。

而他們三萬人的才氣加在一起,絕對不是顧錦年能削除幹凈的。

只是,顧錦年也沒打算削他們的才氣,一來的確不夠,二來這些人也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