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萬民如海,願與世子共同赴死!(第3/7頁)

此時,孔家上下徹徹底底安靜下來了。

孔家,雖經過千百年的蛻變,從一個聖人世家,蛻變至今日的不朽世家,有天大的變化,但不變的是,孔家在儒道的的確確有建樹。

孔家大儒,占據天下三分之一,可以說這是一個巨無霸的存在。

而在孔家當中,不缺乏讀書人,不缺乏有智慧者。

顧錦年這篇文章,尋常人或許有些聽不明白,可他們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

這天地之間,有一股堂堂正正的氣,賦予萬物變化為各種體型,在下便是山川河流,在上便是日月星辰,在人間被稱之為浩然正氣。

充斥在這天地與寰宇之間。

國運清明太平時,為祥和與開朗的朝廷,此乃盛世也。

在時運艱危的時刻,義士便會出現,他的光輝形象一一垂於丹青。

顧錦年用不到幾百個字,卻將天地正氣給形容出來。

將讀書人一生的追求給形容出來。

這是驚世文章,也是教化天下儒生的文章啊。

孔廟之外。

一位位大儒身子震顫,他們仿佛開竅一般,這些年來,他們苦苦無法想不同的事物,在這一刻仿佛徹底想明白了。

而不少大儒卻臉色無比難看。

只因,顧錦年這篇文章,將會給天下儒道帶來巨大的沖擊。

這篇文章,將可以改變當今儒道之變。

闡述‘才氣’,闡述‘正氣’。

其中之功勞,將不弱於孔聖之舉啊。

這是儒道立功。

光是這篇文章,顧錦年即便是死了,千年之後,他也要封聖,其地位僅次於孔聖。

倘若顧錦年活著,若能完成儒道立言,再完成儒道立德。

那麽顧錦年可為當世聖人啊。

這種聖人與眾不同,如大日一般,映照萬古,生生不息。

他們動容,且有震撼。

一時之間,各種復雜情緒出現在心中,讓他們無比難受。

可就在此時。

顧錦年的聲音,依舊不絕。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一種憤恨,也帶著一種暢然,更帶著一種大世之爭的態度,緩緩落筆。

人們癡呆。

此時此刻,已經不是孔家人在理解那麽簡單了。

整個大夏王朝,所有讀書人都在細細體悟,顧錦年這首正氣歌的含義。

這種浩然之氣,充塞於宇宙乾坤,正義淩然不可侵犯而萬古長存。

當這種正氣直沖霄漢,貫通日月之時,活著或者死去根本用不著談論。

大地靠著它才能挺立,天柱靠著它才得以支撐。

可嘆,我遭遇不公,一心為民,卻被奸人所害,但沒想到的是,這種肮臟之地,卻成為了我安身立命的樂土住處。

所以,無論是生與死,我已經看澹了。

因為我胸中有一顆丹心永遠存在,功名富貴對於我來說,如同天邊的浮雲。

我只希望,這股浩然正氣,能讓天下人感悟,能讓天下讀書人明悟。

先賢們一個個已經離我遠去,他們的榜樣已經銘記在我的心裏。

屋檐下我沐浴清風展開書來讀。

古人的光輝將照耀我堅定地走下去。

這便是顧錦年的心意。

也是顧錦年想要表達的內容。

這首正氣歌,顧錦年經過了修改,他通過這個世界的一些特殊背景,完美替換。

有些地方也沒有去做更改,以做比喻,無傷大雅。

文章的內容,表達的是心中之意。

僅此就足以。

孔家上下沉默,越是儒道造詣高深,就越知道顧錦年這篇文章能帶來怎樣的影響啊。

“當真乃不朽文章也。”

“能驚動聖人的文章,的確名不虛傳。”

“今日之後,天下儒道,將要變了,從今往後,浩然正氣,非儒道可得啊!”

“千年未有之變化,這個顧錦年,到底是何人啊。”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為不平事。”

“好啊,好一個十年磨一劍,這一劍,磨的驚天動地啊。”

一位位孔家大儒驚愕。

他們不知道該說什麽了,甚至有大儒更是忍不住開口,念出顧錦年當初所作的第一首詩。

這一首詩,放到現在簡直是應景啊。

磨礪十年。

劍出驚天地。

而對比孔家的震撼。

大夏京都。

才是真正的驚世場面。

京都當中,無數百姓觀望著這一幕,尤其是這些讀書人,他們是親眼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