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正氣歌出,舉世驚(第7/8頁)

深夜。

蘇懷玉將地圖繪制完成,為了補充細節,蘇懷玉更是親自去看了看,確保沒有問題後,便靜等前輩上門了。

外界的紛紛擾擾,顯得喧鬧無比。

而牢中。

顧錦年卻已經進入了忘我之地。

四天來。

他心情平靜,在牢中悟道。

前兩天還會進食點東西,可後面兩天就滴水不進了,倒也不是潛心入學,主要是秘制醬油沒了,米粥有些難以下咽。

有些後悔,但更能讓自己安心悟道。

這幾天來,顧錦年腦海當中,都是在回憶以往種種。

他在反省,也在思考。

反省自己的過錯。

思考自己的不足。

江寧郡,匈奴和親,江陵郡。

這三件事情,最大的過錯,在於自己的經驗不足,雖然自己乃是大夏權貴,雖然自己可以任性一把,可很多人要為自己的任性負責。

“我過於優柔寡斷,做事依舊不夠謹慎,”

“王兄失蹤,必然已經有人察覺,可我義無反顧前往白鷺府,是自投羅網。”

“那婦人向我求情,我優柔寡斷,沒有在關鍵時刻,做關鍵之事,倘若重回那日,應當直接將許平斬殺,再去調兵,應當為上佳。”

“我糾結細節,關鍵時刻,沒有挺身而出,雖亡羊補牢,可錯便是錯。”

“倘若此劫渡過,我應當殺伐果斷,不可拘於小節,任何事情也應當面面俱全,做到滴水不漏。”

顧錦年心中自語。

他認真反省著自己。

過錯於優柔寡斷,做事不謹慎,這是他意識到的錯誤。

而不足之地,則在於權力。

“世子也好。”

“權貴也罷。”

“終究無有官職,無有權力,假借聖旨,雖可圓一時之謊,卻給國家帶來麻煩,給朝堂帶來麻煩。”

“若我有官職,再臨白鷺府,即便百般刁難,也有足夠話語權,那時該殺就殺,無人可擋。”

“尊嚴只在刀刃之上。”

“無有官職,寸步難行。”

這是顧錦年的不足之地。

自己沒有官職,自然而然,從一開始陷入了被動,私自調兵,化為主動,可那個時候已經是在亡羊補牢。

故而,自己必須要?

?點入朝為官,掌握權力,往後再遇到這種事情,就不會陷入下風。

反省與思考過後。

顧錦年從而又思考另外一件事情。

這件事情,看似是官員隱瞞不報,看似是有人在幕後搞鬼,可有一股力量,卻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股力量,便是儒者。

讀書人,應當有正義在身。

即便無有官職,百姓之苦,他們也應當看得見,可卻沒有一個人給予援手。

原因無他。

他們不想得罪官員,免得影響自己的仕途。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點無可厚非。

但對於讀書人來說,這就是錯的。

孟子曰,吾善養浩然正氣。

這浩然正氣,便是天地之間的一種正氣。

若讀書人無浩然正氣,怎可稱之為讀書人?

倘若,兩年之前,便有讀書人挺身而出,那麽事情會如此嚴重嗎?

答桉顯然是不會的。

白鷺府,只是一個小小的府城,可這件事情,卻也能看到天下儒者的本質。

等事情發生之後,讀書人再來辱罵,又有何用?

不秉持內心,如何能稱得上讀書人?

張口百姓。

閉口百姓。

到頭來呢?

還不是虛偽無比。

這件事情,顧錦年想了很久。

一直到第七天。

這一日。

是顧錦年問斬之日。

牢頭走來,也感到不可思議,他們本以為這過程當中會有旨意,釋放顧錦年。

卻沒想到,直至這一刻,都沒有任何旨意。

刑部已經派人過來,押送顧錦年去刑場。

只是,即便如此,牢頭都沒有半點怠慢,客客氣氣將顧錦年請出。

顧錦年很康慨。

他沒有絲毫畏懼,隨著牢頭走出大獄。

可內心,顧錦年卻一直在思考這件事情。

踏出大獄。

一眼望去,有許多人在送行,也有不少人帶著其他心思。

囚車就在不遠處。

刑部的人,也無比恭敬,根本不敢有半點怠慢。

遠處,王富貴等人眼中含淚,他們沒想到,事情會如此嚴重。

七天來,百姓寫聯名冊嗎,卻遭到八王反對。

七天來,多少股勢力參與此事,其目的就是為了救下顧錦年。

可結果,朝堂之上,沒有任何反應。

刑部也沒有做任何批改。

一時之間,他們終於慌了,也終於怕了。

從一開始認為,顧錦年一定會安然無恙。

再到今日,所有人都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