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設麒麟閣,大夏王朝,再起禍端,邊境屠村,舉國之怒(第4/8頁)

“工部清點軍需物,運輸部分前往北方。”

永盛大帝開口,他沒有直接答應作戰,但這個預備戰爭,卻瞬間惹來一片嘩然。

“陛下,不可啊。”

“陛下,萬萬不可。”

“此戰不可打,否則大夏將被拖垮。”

幾個尚書急了,直接跪了下來,求著皇帝改變主意,尤其是何言,更是哭喪著臉道。

“一但開戰,糧草軍需便是天文數字,三軍犒賞之後,國庫直接空虛,永盛大典十年內都不能完工,各地天災人禍,就無銀撥款,請陛下三思啊。”

何言開始算賬,他是戶部尚書,只能拿這個來說事了。

“朕沒有同意開戰。”

“但備戰不可阻,少在這裏給朕哭窮。”

“匈奴人都欺在朕頭上了,倘若永盛大典不完工,可以換回十二城,朕未嘗不答應。”

“此事就這樣定了。”

“至於是否開戰,三日後再議。”

“退朝。”

永盛大帝冷笑不已。

提起打仗就哭天喊地,銀子不夠銀子不夠。

這下面的官員,那個不是背地裏吃的滿嘴是油?雖然大方向沒有錯,何言所說的也是事實,可說千道萬,不打仗的原因是什麽?

還不是一但戰爭開始,國內會有動蕩,會影響錢財流通等等一系列問題。

如此一來,這幫人也會受到影響。

站在他們的角度上,不打仗是一件好事,國內太平,風調雨順,大家都賺錢,你好我好大家好。

可那些百姓呢?

邊境的百姓就可以忍辱負重?

至於打仗會影響境內百姓,這更是天大的笑話,這些官員想要貪贓枉法不就是靠著安穩年代嗎?

真打仗了,反而不敢亂來,攘外必先安內,上上下下都是眼睛盯著你。

永盛大帝也在考慮中。

只是看到這幫人如此嘴臉,這才有氣,沒有一個是好東西。

跟自己那個外甥比,都是廢物,一個個都是趴在大夏王朝的吸血蛆。

永盛大帝走了。

留下面面相覷的文官,武將們則一個個大喜過望,雖然他們知道,皇帝沒有完全答應,可最起碼有這個想法就是好事啊。

真要開戰,他們的權力可以得到提升,在朝堂之上就更有說話權力了。

未來一定是文官吃香,這一點他們知道。

可乘著自己現在還有權利,完全可以把自己後代安排的妥妥當當。

對他們來說,利益很大。

最終,百官退朝,離開皇宮後。

楊開立刻拉著何言以及胡庸二人,前去太子府。

讓太子去勸說陛下。

不過,朝堂內的消息,也逐漸傳了出去。

大夏意圖開戰,劍指匈奴,理論上這種大事,應當是傳不出去的,誰傳誰得死,如此大的事情,要是提前傳出去了,可不是鬧著玩的。

百官也不蠢,紛紛謹言慎行。

京都內有不少懸燈司和鎮府司的探子,沒有人找死。

但這消息就是傳開了,不知道是誰帶的頭。

消息傳出後,百姓一片叫好,對京都百姓來說,打仗不是一件壞事,反正再怎麽打,京都百姓還是一樣過日子。

能在京都混上一口飯的,也絕對不會因為戰爭苦巴巴。

天子腳下的優勢就是這個。

一時之間,京都各處都在討論此事,對他們而言,打是好事,打出國威。

甚至一些戲台立刻換了曲子,都改成了關於戰爭的曲子。

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次日。

京都邸報發行,邊境屠村之事十分惹眼。

百姓得知此事,一時之間,可謂是民怒四起。

屠村之事,違背天理,當初大夏內亂就發生了不少次屠村事件,那個時候環境問題,還可以忍讓。

如今大夏王朝蒸蒸日上,可謂是國泰民安,盛世來臨,還發生這種事情,百姓如何不怒?

一些文人墨客,更是寫詩怒罵匈奴。

起戰之心,如同燎原星火一般,逐漸燒起來了。

但消息傳的太快,明顯是有人在推波助瀾,企圖讓百姓憤怒起來,從而逼迫朝廷開戰。

在醞釀情緒。

大夏書院。

往聖堂內。

當京都邸報傳來後,這些學子也紛紛開始咒罵不已。

“這群匈奴,當真是畜生,我大夏盛世之時,竟然還敢屠村?當真是活膩了?”

“恨未成將,否則我必馬踏匈奴。”

“這些匈奴崽種,若有朝一日,我為將軍,直破王庭,斬王滅國。”

憤怒之聲接二連三響起。

往聖堂內。

顧錦年看著這份京都邸報,不由皺起眉頭。

因為這有些不同尋常。

匈奴人應當不會這麽蠢,搶掠銀兩錢財這是常態之事,可屠村之事,有些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