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燕承詔接過銀幣,兩指掂了掂,道:“略輕一些。”

又從腰間摸了一枚龍幣出來比對,縱是月光不夠亮堂,燕承詔還是一眼瞧出了差別,他道:“相較於真幣,龍尾略長,浮雲略短,火焰藏珠,還有這個‘圓’字也有些門道。”

“燕緹帥果然好眼力。”

“燕某就是幹這一行的。”燕承詔問道,“只是……這些小記號能騙得過對家?”

縱使沒有燕承詔的眼力,仔細比對之後,也能發現這些細微差別。

“這些正是故意做給他們看的。”裴少淮道,“除了暗記,邊上的齒紋也有別,真幣六十八個齒,假幣六十九個齒,這些都是擺明面上叫他們發現的。”

裴少淮指著銀幣反面下端的一排小數字,幾乎與紋路融為一體,說道:“關鍵在這裏。”

“梵文?”燕承詔辨認後問道。

裴少淮點了點頭。阿拉伯數字是由古印度梵文優化而來,說它是梵文,一定程度上也沒錯。

早在唐時,這套數字寫法就隨歷書傳入了華夏,但華夏習慣於以毛筆豎式書寫,且有自己的一套數字系統,阿拉伯數字不免遭到了文化抗拒,不管是官書還是私文,鮮有人運用阿拉伯數字。

宋時、元時,阿拉伯數字幾度傳入,依舊未被接納。

裴少淮設計銀幣防偽碼時,也曾想過運用大慶的算籌寫法,或是蘇州碼子,但最終還是決定取長補短——僅就數字而言,後世的推廣應用已證明,阿拉伯數字要比算籌、蘇州碼子更加科學,更加簡便、易於分辨。

並說服了皇帝。

裴少淮道:“寶泉局每鍛造一批銀幣,便會換一個批號,即便他們能假造銀幣,也假造不了這個批號。”

想要偽造批號,首先得識得阿拉伯數字,其次要推算出批號的規律。

“所以,若是批號有誤,或是舊批號重復出現,這銀幣便是假的。”裴少淮笑著,學燕承詔兩指掂量銀幣的動作,說道,“縱使這些都被他們識破了,燕緹帥不還有二指神功嗎?”

裴少淮故意改了銀銅比,黃青荇偷學了去,所造銀幣必定偏輕、偏暗。

就算配方也被對家識破,也還有其他破綻在,譬如收購銅制品、招募匠人、大量新銀幣突然流出等等。所謂木匠的鑿子鐵匠的錘,裁縫的剪子廚子的刀,各有各的一套,廚子偷了鐵匠的錘,豈有不露破綻的道理。

況且對家急著把銀子換成銀幣。

燕承詔將那幾枚假樣幣收回懷中,應下了此事。

“裴大人以為,他們接下來會怎麽做?”燕承詔問道。

“劍指奸臣清君側。”裴少淮語氣淡淡然無所懼,月下身姿如竹影。

燕承詔見裴少淮神態淡然,便玩笑說道:“誰能想到,將被捏造為大奸臣的裴大人,竟如此年輕。”

古來造反無非這麽幾條路,一是揭竿起義,自稱為王,率眾而攻;二是挾天子以攝政,權臣取而代之。

這兩條路難度系數都太大,譬如曹孟德辛苦了一輩子,終究沒能從“臣”走到“君”。

第三條路則容易得多——奪嫡。勝者得其位,追隨者得其權。畢竟都是皇家血脈,鬥起來也更名正言順一些。

對家選的,顯然是第三條路。

而軍營當中,只知有主將,不知有天子,比銀錢更具誘惑力的是“封妻蔭子,手握重權”。對家已走到今日這一步,手中必有兵員,他們要率眾入京威脅天子,必須有個正義合理的口號——“劍指奸臣清君側”。

裴少淮就是這個所謂“奸臣”。

唐末安史之亂,安祿山一開始用的正是“討伐朝中奸相楊國忠,清理君側禍水楊玉環”這樣

的由頭,所以楊貴妃就成了紅顏禍水、替罪羔羊。

話已談完,不便久留,燕承詔重新躍上墻頭,對裴少淮拱拱手,道了一句“保重”,隨後像一只矯健的黑貓,無聲消失在月色下。

裴少淮單手反復輕拋那塊金符,笑著入了伯爵府。

“別說,還挺沉。”

……

皇宮裏,皇後再次開口提及淮王入京祝壽的事,皇帝允了。

此前,太子黨或還在貪想、掙紮,消息一出,他們再沒繼續堅持。東宮犯的是什麽錯,他們心裏清楚。

王高庠作為太子黨的領頭人,上疏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老臣身為太子之師,受千夫所指,今請陛下恩賜自裁,以證東宮清白。”

窮途末路,只能打打太子師者的感情牌了,畢竟太子的老師,都是皇帝欽定的。

皇帝自然不允臣子自裁,只讓王高庠暫且回府“歇著”,好好休養身子,吏部之事由內閣暫管。如此一來,太子失的不只是一個王高庠,而是一整個吏部。

王高庠離開吏部時,裴少淮作為吏部考功郎中,前來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