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世人皆道“是非功過,蓋棺定論”,然而,為父母官者,無需等到蓋棺之時,待其離任時,由百姓之舉便可知其功過之分。

李同知站於鳳尾峽高岸上,看見萬民相送的場景,頗受震撼。

他喃喃感慨道:“有人離去,被立碑嘲諷萬年,道是‘早去一天天有眼,遲去此地地無皮’。亦有人離去,萬民揮淚相送,學子立江吟唱,聲聲不舍。”

“功過是非,盡在百姓眼裏。”

李同知以此自勉。

……

雙安州的萬民書,是經由官道驛站快馬相送的,故此,比裴少淮他們先一步到了京都城。

這日散朝以後,余通政使赴乾清宮求見皇上。

“稟陛下,通政司銀台收到萬民書。”余通政使的聲音昂揚了幾分。

京外官回朝,帶著萬民傘回來的不少,真真假假不好分辨。而能有萬民書的不多,此舉完全由百姓們自發,鄉紳學子們簽字畫押,是做不得假的。

非真功績、受百姓愛戴不可得。

本在批折的皇帝,陡一下擡起頭來,問道:“是哪位愛卿得了如此殊榮?”

“回陛下,是朝廷直隸雙安州正官裴少淮。”

皇帝頓時歡喜,非歡喜此人是伯淵而已,亦歡喜“朕猜中了”,連忙自個收拾了案上奏折,道:“呈上來給朕一閱。”

“是。”

萬民書自不可能真的是萬人上書,省卻那長長一卷的簽字畫押,皇帝直接看了正文,文中用詞樸素雅正,原原本本記述了裴少淮在雙安州所做的功績,道是“鋤除奸臣豪貴,開海賑恒窮困,興利除害,不遺余力……”,又言離任時,“萬民相送,淚注如泉,湧湧不止……”

最後略表一兩句意思,請朝廷讓裴知州留任雙安州。

“伯淵幹得不錯。”皇帝笑呵呵稱贊道。

他走到廷下,背著手笑眯眯地踱步,好一會後對余通政使道:“不過雙安州上書所求,朕不能應允他們。”

為了大慶順利開海,皇帝已經把裴伯淵放走了三年,好不容易把他揪回京中,豈會輕易放他再南下。

“朕已經派能官接任伯淵之職,又派南巡水師料理海上寇亂。”皇帝找了個由頭,言道,“至於伯淵,他還有其它重任。”

不過,百姓的殷殷真情也不好草草駁了,皇帝命道:“余愛卿,你去找徐閣老,好生商量一番如何回復百姓的請願為好,萬不可傷了他們的心。”

“臣遵旨。”

余通政使告退,剛走到門外又被蕭內官叫了回來。

皇帝補充吩咐道:“明日早朝時,將此萬民書帶到廷前誦讀。”

“臣遵旨。”

前來稟事的臣子都走後,皇帝到書櫃前,開始翻找書籍,不知在找哪一本哪一卷,喃喃自言道:“是夾在哪一卷書裏來著……”

蕭瑾走過來,問道:“陛下要找什麽書,不如老奴幫陛下找罷。”

“三年前,朕曾給伯淵挑了些京中的官職,後頭因他執意要南下開海,便暫且夾在書卷裏了……你可記得有這麽一卷書?”

“老奴不省得。”蕭瑾應道,“不過老奴可以替陛下一卷卷翻找,總歸陛下的書是出不了禦書房的。”

半個時辰後,蕭內官總算把那本書呈到了皇帝案上,道:“陛下瞧瞧,是不是裏頭這張紙。”

皇帝翻開一看,歡喜道:“正是這張紙。”上頭寫著戶部郎中、都察院經歷、通政司左參議等七八個官職。

歡喜不過四五息,皇帝皺起眉頭來,自言道:“怎都是正五品官職?”才反應過來,三年前寫的,自然只能是正五品官職。

又道:“正五品……這個不太行。”

“對了。”皇帝問蕭瑾,“昨日南鎮撫司說承詔、伯淵他們到哪了?”萬民書都送到了,他倆怎還在路上。

“說是到應天府金陵城了,要停留幾日再啟程返京。”

聽聞金陵城,皇帝似乎想起了什麽,了然頷首道:“應當的,應當的。”

老鄒年紀大了,伯淵確實應當去看看他。

皇帝臉上頓時添了幾分遺憾之色。

……

千古帝王州,衣冠成古丘。

金陵城身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秦淮河畔常有文人騷客吟誦感慨古今之變。

裴少淮所乘的官船,自打進入應天府以後,每隔數裏便遇官差查看官文、路引,便是裴少淮有五品知州的身份在,查檢也並未松弛。

金陵城身為守備留都,坐擁江南物阜民豐之地,是南方的經濟中心,守衛不得不嚴。

關於此地,兵家常道“守城不如守江,守江不如守淮”,可見守住東西長江、南北淮河最是重要。

為了守好此地水域,朝廷任有操江都禦史、應天巡撫、鳳陽巡撫三位大員鎮守,其險要可見一斑。

燕承詔一家為了趕路,只略住了一宿,便沿著長江往上遊走,去往武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