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裴秉元既已從太倉州出發,月余便能回到京都,伯爵府這邊選定吉日,也開始忙碌起來了。

納采、問名、納吉皆已辦妥,只差納征,便可定下婚期矣。

納征,即下聘禮。

林氏暫緩納征,同裴少淮賣關子道:“你父親很快就能回到京都了,待他回家後,再下聘禮也不遲。”

聘禮是早早備好了的,足有一百八十八擡,林氏近日來來回回查點了好幾遍,還叫人逐一擡起在院子裏走了一圈,看夠不夠壓擔,只怕禮輕了。

有金銀珠翠首飾,也有綾羅綢緞,近半是去歲特地從太倉州帶回來的。聘禮擡數是定下的,不能逾矩,只好在品類上下功夫,每一樣都精挑細選。

林氏對兒子道:“不能因你得了狀元,壯了名聲,就薄了聘禮。”想到楊夫人早時那樣看重裴家,林氏如今也要敬重回去。

“孩兒省得。”

等到裴秉元歸來,裴少淮才知曉母親緣何暫緩納征——她特意讓裴秉元隨船帶了幾株紅珊瑚樹回來。

林氏挑了兩株勻稱光潤的,叫人安上玉質底盆,心滿意足裝入了第一擡聘禮盒中。

裴秉元一路風塵仆仆,歸府後首先入祠堂看那塊“三元及第”匾,久久仰望著,沒有激動輕狂,也沒有老淚橫生,而是多了一份釋然。

他十六歲中秀才,往後蹉跎二十余年,望眼欲穿的功名和榮耀,他的長子在十八歲的時候奪了回來。

他慶幸自己沒有蹉跎下去。

幾日後,伯爵府全副執事,一路鑼鼓喧天,擡著沉甸甸的一百八十八擡禮盒前往楊家下聘,添上舉燈籠、舉牌子的隊伍和幾班樂細,整五六條街都沒能擺下。

識貨的勛貴們心裏一盤算,這樣擡擡壓擔的聘禮,就是公府侯府也未必有這般闊氣,才後知後覺——裴家早不是二十年前那個勉強維持體面的伯爵府了。

納征歸來後,林氏將兩個孩子的八字送去占蔔,定下了婚期。

……

京都渡口外,朝陽隨潮起,蒹葭叢生難掩千料大船。

只見大船長有十五六丈,寬七八丈,底尖上闊,首昂艉高,巍然如水上高樓。彼時天蒙蒙亮,船上閣樓燈火通明,與朝霞相映成暉色。

任憑渡口風來波起,大船紋絲不動。

重兵把守。

兵部、工部官員齊站在渡口碼頭上,等候天子駕臨。裴少淮隨父親過來,也在隊列中。

皇帝到來後,見到新造的千料大船喜形於色,眾臣子行禮後,未待張尚書介紹完,皇帝便擺擺手讓張尚書暫停誦稿,而是沿廊橋直接上了大船。

群臣跟隨。

皇帝不是沒見過千料大船,大慶最大的戰船有近三千料,他欣喜是因為江南又多了一個可造千料大船的新船廠。

沒有船廠何來的大船,沒有大船又談何開海?

皇帝上上下下看了船只的每一處,看了帆,看了桅,看了預留的炮台口,甚至上手試著轉了轉船舵,問:“工部點驗大船質量如何?”

工部尚書上前,心中不喜卻也不敢在天子面前造次,如實應道:“稟聖上,龍骨端正沉穩,造船手藝上乘,此船可以出海禦敵。”

“嗯。”

皇帝猶覺得不盡興,忽來興致,說要到船艙裏看一看船只的結構。

臣子們攔不住。

船艙劃分水密隔艙後,過道狹隘,不可群臣都跟下去,皇帝發現了裴少淮的身影,欽點他一起下去,言道:“朕聞張尚書說,你曾在太倉船廠見識了造船全程,今日由你同朕講講船只的構造。”

“臣遵命。”

幸好裴少淮實打實見過造船,否則就辜負了張尚書私下的美言。

狹隘的過道裏,裴少淮長得太高,需要微彎著腰,他緊緊跟在皇帝身後,還要護著皇帝以防撞到頭。

“你不必如此拘謹。”皇帝回頭寬慰裴少淮道,“你只堪將你知曉的說出來,朕都聽著。”還輕輕拍了拍裴少淮的肩膀。

君臣相處,皇帝在慢慢熟悉裴少淮,裴少淮亦是如此。

裴少淮心裏輕松了不少,他由大到細,由主到次,詳細介紹了船只的主龍骨、水密隔艙,說了船體破損時當如何處置,艙滿幾成行船最快……介紹到最後,甚至說了隔板間是如何撚縫防水的。

不知是裴少淮身上哪一點吸引到皇帝了,皇帝邊聽邊望向裴少淮,漸露贊許之色。

“你說得很好,朕今日長見識了。”皇帝道,又感慨道,“像愛卿這樣主動躬身實踐歷事的年輕人,不多見。”

“聖上過譽。”裴少淮應道,“臣以為,天下技藝代代傳承,不只是手上功夫,亦是一門……”

裴少淮微頓了一下,換了個詞,道:“亦是一門智慧。”

結果皇帝笑笑,主動挑破道:“愛卿是想說亦是一門學問罷?”

將匠人技藝和聖人學問相提並論,是大不敬,此話便是皇帝講,也要防著被老學究們聽見,不然又是一堆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