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聽完何昌逸講他如何被那些熱情得過分的公子哥們纏住, 害得他都沒什麽機會完成太子交待的任務的經歷。

沈卓認為這可能才是那位邀請對方過去的真正目的,但是猶豫片刻後,他最終決定還是不要將自己心中的猜測說出。

畢竟受托幫忙觀察那些駙馬候選人,肯定比被推出去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要更有存在價值一些。

次日中午, 皇後迫不及待的派人以請太子去鳳元宮用午膳為名, 把何殊叫過去問這件事的結果。

“母後,這件事只能交由三皇姐自己決定,我們盡盡心就行了, 不適合多插手。”

縱觀歷史,歷朝歷代的大多數公主們出嫁, 都有政治考量, 或是為了彰顯皇上對某家的聖寵,或是為了牽制與拉攏哪個大勢力,被送去與異族和親的也不在少數。

就連先帝時期,也曾有過好幾位公主先後被嫁到異族, 年紀輕輕就英年早逝。

正寧帝初登基的那幾年, 縱然大安的國力還不夠強大,何殊也不曾想過要用姐姐們換取邊境的和平。

為此她要求正寧帝態度強硬的增加對邊境駐軍的投入, 嚴辭拒絕那些大臣想要送公主或宗室女去和親的提議。

皇上堅定的主戰態度,以及大力提拔重用一批既有有作戰能力,也有實戰經驗,或是與異族是老對手, 對其比較了解的將軍,成功令軍中上下風氣大變。

士氣大振的大安軍隊在對異族的作戰中, 陸續取得幾場大勝後, 才算是徹底堵住那些大臣的嘴。

讓他們不再總惦記著要送公主等身份尊貴的女子去和親, 維持邊境和平的盤算。

這也是何殊對朝堂上的某些大臣深惡痛絕的原因,一邊打壓女子,看不上女子,一邊又總想利用女子,那嘴臉實在可憎。

皇後當然早就看明白何殊的心意,這也是她再怎麽惦記,卻沒有勉強三公主,直接為其選定駙馬的原因。

“本宮知道,本宮也沒有想要幹涉,或是要求她一定要將親事給落實下的打算,就是忍不住想要問問,她這次再離京,下次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再回來。”

關鍵是三公主已經年滿二十二周歲,再過幾年,那年齡就更大了。

何殊也知道對方的擔心,可是對於這件事,只能像她說得那樣,順其自然。

“母後先放寬心吧,三皇姐很感激母後的這番心意,對待這次的聚會十分認真,若有緣,自會成事。”

沒能得到理想的答案,皇後也只得意興闌珊的放棄。

讓何殊沒有想到的是,幾日後,她竟收到常明松的調職申請,申請調離刑部的職位,進入督察院,成為三公主這位巡按監察禦史的副官。

六品刑部主事的位置絕對是個香餑餑,是旁人處心積慮的想要爭取,都很難有機會爭取到的京官。

若非有何殊這個太子的親自擡舉,在家裏不曾給他提供任何助力的情況下,常明松根本沒有機會升到這個位置上。

誰都知道當京官距離大安的權力核心近,機會更多,能得到上官的欣賞,被提拔重用的機會更多,常明松親身經歷過,應該更知道這個道理。

可他竟然主動選擇放棄當京官的機會,申請進入督察院需要從頭做起不說,還是做個隨巡按監察禦史外任,多為七品的隨行監察禦史。

而這種事多功勞卻不多的隨行外任副官,實則是督察院中其他低品禦史恐避之而不及的苦差事。

當然,對於給三公主當隨行副官一事,還是有不少人抱著積極爭取的態度,畢竟三公主當年在督察院時,做出的一些功績,至今還激勵著許多人。

最重要的是,都知道三公主是極得聖寵的公主,什麽案子、什麽人都敢查,即便上官會占據大半功勞,身為副官,他們能分到的功績也不少。

之前隨三公主一起出京的那些官吏,這次回來後,都能得到不少的實在好處,就是最好的證明。

只是常明松與督察院中的那些低階禦史不同,在刑部頗受重用,立功機會更多。

吏部尚書已經知道常明松被上面看中,成為駙馬候選人的事,所以他對這份調職申請不敢擅專,趕緊派人呈到禦書房,交由皇上定奪。

看到這份調職申請,何殊也感到有些意外。

在她的印象中,常明松是個表面看著沉默寡言,實則是個有主見的人,即便如此,她也沒有想到對方竟能如此果斷,為了三公主,不惜放棄自己已到手的前程。

要是換作旁人,何殊會懷疑對方是不是以退為進,為討得三公主歡心,為做駙馬,才會做出此舉。

可是何殊知道對方不是這種人,因為在對方身上,她能感覺到身為某些同類特質的熟悉感,。

在她的前世,一般將有那種特質的人稱為‘理工宅’,往往都是對技術有追求,對權利沒野心,有不少還存在社恐的那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