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聽到這話, 何昌逸瞬間明白過來,連與他同期進入門下省的這位同科同僚,也已發現那個不宜訴之於口的真相。

看來並不是他多想,而是真的, 可是, 他那位堂弟, 今年好像才十四周歲,是一直,還是近來?

心中充滿太多疑問與難以置信, 讓何昌逸只能說強扯出一抹笑容。

“看來是我太過後知後覺了,主要是實在沒有想到。”

沈卓非常理解他的心情, 因為他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心路歷程, 所以他在後來又一再確認了好幾回。

拍拍何昌逸的肩膀道,“能不能想到這個,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這事並不影響我們需要好好做事。”

何昌逸明白對方的意思, 對他們這些聽令行事的人而言,只需負責完成上面安排的各種工作就行, 不用在意這個大安到底是誰在當家。

能做到對外滴水不露,連朝堂上的其他大臣都沒聽說任何風聲,可見真相對他們這些官員,或者說是對大安百姓而言, 確實都不重要。

只是不能對外提而已,提了會有損他那位皇叔的帝王威嚴, 也容易讓人心思異動。

直至回到家中, 何昌逸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復, 今天無意間察覺到的真相,實在太過驚人。

原來並非他的錯覺,他的皇叔依舊是他父親口中,也是他那日在禦花園見到的那位氣質儒雅,性格寬和仁慈的長輩。

真正作風強勢,賞罰分明,給官吏提供優厚待遇的同時,也對官吏要求嚴格的是那位看上去存在感並不強的堂弟。

年僅十四歲,已經執掌朝政大權,身上卻沒有絲毫的驕氣,親手給人倒茶的動作極其自然。

態度溫和得笑著跟人說話時,仿佛是在與普通的同輩聊天般親切,不會給人帶去任何威脅與壓力。

何昌逸當時沒有多想,如今再回憶那段經歷時,就能發現其中的一些不起眼的細節,皇上完全是以長輩的身份問他家人情況,關心他的終身大事。

可是太子問的卻都是民生,有合城的治安,互市後邊境環境與百姓生活發生的變化,還有他在上京途中的見聞,路過的集市是否熱鬧,百姓穿著,沿途百姓的建房風格等。

他當時還以為是太子年少,對外界的好奇心重,才想聽他講講外面的世界。

如今再回頭想想,才發現這可能是因為太子才是真正負責打理國家的那個人,所以他才會更關心各地的民生情況。

可是就算發現了真相,不得不接受現實,何昌逸也只能與門下省的其他同僚們一樣,對真相保持緘默,連在給家人的書信上,都沒提及半句,就當自己從不曾發現過什麽。

唯一變化就是做事更加認真仔細,更加用心,不想再因出錯而被訓斥。

他理解不了自家那位皇叔敢讓年幼的兒子為他執掌朝政的心態,但是何昌逸十分確定,他已顧不上在乎面子,只希望自己表現得不要太差勁。

雖然真相將他打擊得不輕,可是先被沈卓打擊在前,有一再有二,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實,好像並不難。

何殊不知道,也不在意得她另眼相看的沈卓與何昌逸,都已知道其實是她在執掌朝政的真相。

畢竟選擇將兩人放到門下省,她就沒想過要瞞著這兩人。

反正她已年滿十四歲,大安現在整體是呈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不比她還幾歲的時候,讓人知道真相,會感到匪夷所思,還會覺得不靠譜,實在有損皇權威信。

又到將要收玉米的季節,去年的幾千粒種子,共收獲近四百斤左右的玉米。

這四百斤玉米在今年種了一百多畝地,因為不惜人工與肥料,種得十分精心,出苗率高,長成率也高,眼看這一百來畝地,肯定能迎來大豐收,何殊的心情十分好。

總算舍得讓人將東宮種的玉米掰下一些煮熟,打算嘗個鮮。

新作物嘗鮮,哪怕已經種了上百畝,何殊也舍不得敞開肚子吃。

農務司那邊分十個,東宮分八個,宮裏分十個,閣臣那邊分五個,在京中較有地位與分量的王公與勛貴們共分八個。

加起來共掰下四十多個玉米棒子,哪怕已種了上百畝,也讓何殊頗為心痛,畢竟算下來,這四十多個玉米棒子留到老後,可以種好幾畝地。

不過即便如此,有資格分的人,也都只是分一小塊嘗個味的樣子。

皇後與正寧帝、太子三人,分得稍多些,每人加起來有半根的樣子。

可能是因為分得少,才會顯得特別稀罕。

哪怕正寧帝早知道這東西現在種得有百余畝,一畝能收幾千根玉米棒子,聽說煮熟的玉米送到,還是迫不及待的起身上前想趕緊嘗個味。

何殊也很期待,此時想吃玉米的心情,與前世對玉米的品相與味道挑挑撿撿時的心情相比,可謂是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