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新科進士中的前兩人有多優秀, 朝堂上大臣們心裏都有數,知道那兩人若無意外,將來一定能有機會成為重臣。

所以眾人也一直很重視那兩人的安置問題,得知一甲前兩人都被安排到門下省, 立刻引起許多非議。

有人是真心認為兩人去門下省有些屈才, 有人則是因為從中看出一些苗頭, 作為與翰林院的利益相關者,不希望看到翰林院一直以來的地位被撼動。

可是皇上絲毫沒有與他們商量的意思,直接定下這件事, 群臣就算有異議,也改變不了這個結果。

吏部尚書拿到相關的任命清單文書時, 更是忍了又忍, 還是忍不住進宮覲見皇上。

“啟稟陛下,微臣有一事難明,還請陛下為臣解惑,不知為何此次新科進士的職位, 全都是副職, 竟連主政一縣的縣令都沒有,恐會引起爭議。”

擱以往, 被安排到一些縣鎮當個縣令主政一方,才是這些新科進士中大多數人的去處。

結果這次的新科進士不是在六部,就是大多都是安排到省府或縣衙,最多也是副職, 一個縣令都沒有。

作為吏部尚書,他很清楚那些新科進士對自己的期待, 這個結果一出, 肯定會引起不滿, 三五個不滿,朝廷可以無視,近兩百新進官員都不滿,那事可就大了。

即便親自做出這個決定的是皇上,他吏部除了給提供朝野上下的官吏職位缺員數據外,沒機會做半點主。

可是若在新進官員的職位安排上鬧出點什麽事,他吏部勢必要首當其沖的承擔這個責任。

面對吏部尚書這委婉的質問,正寧帝理所當然的回道。

“這些新科進士雖然都飽讀之士,卻都是初次步入仕途,此前只在書中,或是別人口中聽到一些做官處事的方式,本身毫無經驗,將一地交給毫無經驗的他們主政,是朕對那一地的百姓不負責。”

吏部尚書當然很清楚這其中的弊端,苦著臉回道。

“陛下,我們歷朝歷代都是這麽過來的,也沒出現什麽大問題,還因上而歷練出許多國之棟梁,何況他們自己不熟悉政務,自會請師爺幫忙輔助。”

聽到對方的回答果然如太子所料,正寧帝語氣嚴肅的回道。

“請師爺幫忙,朕不如幹脆直接讓那會辦事的師爺當官,何必要搞這麽麻煩?朕要的是自己有能力辦事的官員,不能滿足朕的要求,朕何必要讓他們占著位職位。”

見正寧帝已露不耐之色,吏部尚書也知道這件事不好再糾纏下去,可他還是忍不住提醒道。

“臣能明白陛下的這番良苦用心,對此並無異議,就怕那些新科進士理解不了,難以接受這些安排。”

正寧帝冷哼一聲道,“那些新科進士若是不能理解,就是你們吏部的一些工作沒做到位,朝廷近幾年在官員的任命與安排上面,一直在做改進,只要這些人有能力,多的是可以申請調職乃至晉升的機會。”

不願虛心熟悉實際政務,只知紙上談兵,還妄想一步登天的人,放出去主政一地,就是禍害一方。

曾經的正寧帝也覺得縣鎮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地方,縣令更是不值一提的小官。

可是隨著何殊結合歷史與現實,給他講過每縣、每鎮生活著多少戶人口,有多少土地,可以給朝廷提供多少稅收、壯丁勞力後,正寧帝就不敢再小看那些縣鎮。

也認識到那些縣鎮都是大安朝廷的基石,若是多垮上幾塊,直接損毀的就是他們大安的基業。

進宮一趟,不僅沒能讓皇上改變主意,還被皇上給訓斥了一頓,直接表明,若不能讓新科進士們順利接受任命,就是他們吏部沒盡責。

這讓吏部尚書著實感到沮喪,總覺得自己的這個官,現在是越來越不好幹了,一年到頭都忙得腳不沾地,還上下都不討好。

再不似過去,手裏捏著朝野上下官員們的調任與考評,遇事依舊例,權力大活卻少,絕對是被各方都討好的存在。

如今官員們的招錄、調任、升遷,都需進行這考核,這個考核不再是主要以吏部給出的考評作依據,而是根據任職功績、試卷、面試等考核綜合評分。

皇上還會親自過問,經常會大筆一揮,直接都給安排好,他們吏部只能看到一些人的任命結果。

這麽一來,吏部在決定升遷方面的權力被大幅削減,需要做的工作卻大幅增加。

還不敢,也不舍得撂挑子不幹。

朝廷現在用人講究的唯才是舉,動不動就舉行大招錄,或是通過建言特招,給許多非科舉出身的人提供機會的同時,也給他們這些現任者帶來許多威脅。

所以縱然心中滿腹牢騷,吏部尚書也只能打起精神,眼睜睜的看著對這批新科進士的任命,直接被公布出去。

已經做好被責難準備的吏部官吏,雖然沒有迎來預料中的質疑與抗議,還是盡職盡責給這些新進官員們講解現行的調職、晉升渠道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