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第2/4頁)

……

當今聖上登基繼位以來,沒有‘兄弟手足’做助力,不是依舊穩坐皇位,誰都知道這是皇帝的借口。

可是誰都想不明白,皇帝突然折騰這一出,到底是為了什麽,習慣陰謀論的大臣們實不願相信,皇上的想法真能這麽樸實。

這種無力感,縱然在當今皇上登基後,已經經歷過無數次,他們依舊無法適應,也尋找不到規律。

對於朝堂上的某些常青樹而言,就算是晚年喜怒無常的先帝的想法,他們也能把握得住。

可是遇上當今皇上,他們才發現曾經的一些把握帝王心理的經驗,在這位身上完全失去用武之地。

他們永遠無法預料下一場早朝上,又會發生什麽突然事件,皇上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以他們的閱歷與見識,明明可以一眼就能將皇上的心思看穿才對。

可事實卻是皇上的想法總是讓人摸不透、想不通,皇上的性格也讓人捉摸不定。

在上一件事情上,表現出的還是很好商量的性格,下一件事上,可能就會變得格外強勢,。

而且還是風格多變,有時是祭出法律條文,有時是很耐心的講道理及分析舊例,有些時候甚至像是在耍賴,總之就是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

若說他的性情陰晴不定,好像也不對,因為他的情緒從來都有跡可循,像是有意給人提醒般。

就像這次當眾告訴滿朝文武,他因兒子只有一根獨苗,就想‘望女成龍’的事,怎麽也不像是一位帝王願意當眾訴之於口的心事,可他就這麽大大方方的坦言。

正寧帝也知道帝王的家事也是國事的事實,所以他雖然很想再用家事懟人,這次還是耐心按照何殊的交待回道。

“女子入朝為官,就叫於禮不合?什麽禮?你們不用因為覺得朕偏心,就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這樣吧,朕不僅能為自己的女兒破例,也能為你們的女兒破例,只要你們的女兒能夠通過考核,朕也給你們的女兒授官。”

來了,又來了,今天又是這種避重就輕,拉眾人一起沉淪的耍賴風格。

可是不得不說的是,這話還是極具誘惑力的,反對的大臣中,悄然退出近半。

有的是也存在沒有兒子的煩惱,有的則是因為兒子不爭氣,若女兒能爭氣,也不是不行。

看到朝堂上眾大臣的反應,正寧帝心中嗤笑,果然論對人心的把握,朝堂上的這些大臣,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是太子的對手。

不過他沒忘記自己這次的任務,目光掃向那些仍然一臉堅持,對同僚的臨陣脫逃表示不滿的大臣。

“做人嘛,還是不要太固執得好,就算你們的兒子比女兒出息,可是你們誰能保證自己的孫子也能比孫女出色呢,唉,朕有朕的難處,你們誰敢肯定自家不會遇上類似的難處呢?想想當年的先帝。”

先帝當年的兒子多到成禍,結果等到他這個兒子繼位後,誰能想到會是這種局面呢。

有人不甘心的開口道,“陛下若擔心太子沒有兄弟幫襯,可以廣納後宮。”

聽到這話,正寧帝的臉色瞬間黑了下來,廣納後宮,養那麽多的嬪妃不得錢?再生下一些女兒不得錢?

他本就不是什麽好色的男子,後宮現在對他而言,不是什麽享受,而是壓力,甚至還是對他的健康的威脅。

還是郡王的時候,本來就窮,還要面對其他人拿他沒兒子當關心理由,給他送姬妾的事,本就已經給他留下過印象無比深刻的心理陰影。

登基為帝後,在窮得養現有的嬪妃都艱難的情況下,以為先帝守孝為名,硬堅持三年沒納妃。

三年過去,為了穩定朝堂,也為拉攏一些王公大臣,正寧帝才答應選秀,每次選意思性的選幾個,選了兩次,今年該選第三次,被他給義正言辭的拒絕。

哪怕他現在已是小有積蓄,正寧帝也不想將錢花在選秀,以及廣納後宮這種讓他覺得很不劃算的麻煩事上。

先帝年過六十,還想試圖通過納嬪妃來展現自身老當益壯,身體健康,告訴大家自己還能繼續穩坐皇位。

可是正寧帝不需要,他巴不得自己能早點退位,好讓太子直接上位,他可以毫無負擔的多過幾年清閑日子。

哪怕現在處理政務,拿主意的是太子,可他身為皇帝,也要事無巨細的都知道,對他而言,這也很辛苦。

所以正寧帝直接不悅的說道,“後宮之中近三年來,只有一位公主出生,足以證明廣納後宮也無濟於事,此事爾等不可再提。”

眼看要是再說得直白點,會直接傷及皇上尊嚴,眾大臣縱然再怎麽不甘,也不敢再繼續這個話題,以免刺激到皇上。

只得就這麽任由這件事過去,既讓修學宮的課程安排得以落實,也成功向外釋放出信號,皇上不介意讓女子入朝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