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第2/4頁)

可是他們面對的是東宮內部連只老鼠都不讓進的死守,外部由正寧帝派出的大批禦林軍嚴防,根本找不到半點下手機會。

如今得知太子已經恢復如初,除了變得有些黑瘦,沒有留下半點跛腳類的後遺症,心中著實遺憾。

但這並不影響京中那些有頭臉的王公貴族爭相給東宮送禮,祝賀太子康復,以及邀請太子出席他們的宴會。

且不說何殊從不耐煩參加這些應酬,正寧帝也不會允許自己的太子,去那些容易讓人動手腳的人多場合。

回到宮中後的何殊,再次恢復以往的作息規律。

這趟出宮記下的那些備忘錄,即便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徹底解決與改善,也需要提前開始進行謀劃與籌備。

等到在青山州王同知與韓氏家主等主犯接受最終判決的那日,崔景懷以龍威大將軍的身份親自到場作證。

至此,京中上下才真正確定,原來傳說中的京中貴人,竟然真是這位很少在人前露面的懷安商行東家崔景懷。

更加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這崔景懷竟被當聖任命為一品龍威大將軍。

能被任命這個職位,絕對能夠表明他是當今聖上的心腹重臣。

正當這個消息持續發酵時,宮中就有旨意傳出,任命崔景懷擔任京都九門提督,雖是從一品,卻是非當今聖上心腹,絕對沒有機會沾邊的要職。

這件事瞬間在朝堂上下引起一片熱議,尤其是那些早就等著上任九門提督按例調職,好推舉自己人去接任的勢力。

他們多方勢力在私下裏明爭暗鬥,結果卻被突然冒出來的這位給截胡,讓人如何能甘心。

“啟奏陛下,崔將軍無功受爵,以龍威大將軍的身份兼任九門提督一事,實難服眾,還望陛下三思!”

此話一出,頓時引來大半朝臣的附議,且是繼上次之後,文武大臣再次空前的團結一致。

“望陛下三思!”

“望陛下三思!”

……

這整齊劃一的聲音,都在傳遞出同一個態度。

“看來諸位卿家都以為龍威大將軍對江山社稷無功,認為他是靠著皇親身份上位。”

對此有早有準備正寧帝拿出一份案卷遞給汪林。

“汪林,你給大家念念,讓大家知道崔卿到底是憑什麽被封為一品龍威大將軍,又因怎樣的功績,才會被任命為九門提督。”

“奴婢遵旨!”

汪林恭敬的接過那份案卷後,朗聲讀了起來。

這份案卷是從崔景懷的生平記起,前面記的是父母生平信息,重點寫明崔父當年有何功績,後面如可因公犧牲。

此後才是正式屬於崔景懷的部分,因幼年失去雙親,七歲被接入宮中撫養,十三歲進入邊境軍中歷練,戍邊六年,憑積累的軍功升為五品校尉。

十九歲被召回京中,數次救駕有功,還曾數次偵破大案。

若是一般的皇親國戚,甚至能借這些功勞封侯,只是先帝在爵位的封賞上面特別小氣,再加上先帝確實很信重對方,才會將其封為一品龍威大將軍。

雖然嘴上不敢明著議論,但是朝中這些大臣心裏都清楚,知道歷代皇上手中掌握的有一只暗衛。

崔景懷立下這麽多的大功,卻不被人知,此前也只偶爾在人前現身,他的真實身份可謂是昭然若揭。

而其作為先帝的心腹,不僅沒受當今忌憚,繼續得到重用不說,還能有幸得到當今親自為其正名。

這讓滿朝文武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位突然強勢出現在大家眼前的崔將軍,瞬間從此前的群情激憤變得啞口無言。

崔景懷在接任九門提督一職後,已能光明正大的出現在朝堂上,此刻感受到身後那些官員的復雜眼神,表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是無比舒爽。

除了皇上讓汪大監當眾宣讀的這些功績,他做過的事情更多,只是那些都不便公開對人言而已。

不是隱瞞,而是為了保護。

活到年近四十,終於能有機會光明正大的正式出現在人前,執掌他過去不曾奢望過的大權,哪怕要面對無數人的嫉妒恨,他也很享受。

與此同時,他對皇上與太子也更為感激,他在先帝朝時多次救駕,可是到了正寧朝,皇上與太子都是謹慎之人。

這兩人將宮中清理幹凈後,除了太子這次出宮,基本連皇宮都不出,給他與手下減輕許多防衛壓力同時,也沒什麽機會護駕。

隨著崔景懷的這些功績被公開,再也沒人敢質疑他是無功上位。

哪怕有人認為他的功勞大多都是在先帝朝立下的,可是當今都認可其功績。

更何況朝中大臣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靠著先帝朝立下的功績,以及積下的資歷,才能站到朝堂上。

因此,眾人縱有再多的不甘,也只能接受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