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對於張二田說得那些信息,肯定還要做進一步的核實。

只是何殊心裏清楚,這些外人雖不容易知道,但在武院內部卻不算什麽秘密的信息,基本不存在胡編亂造的可能,因為沒那個必要。

更何況張二田所能看到的,只是武院中的那些背景不凡的學生不能得罪的表象。

連馮立與邱顏他們在聽到那些信息後,所能想到的也是那些有背景的學生在武院拉幫結派,欺淩弱小,會讓她很不喜。

不會明白在這看似很好理解,同時也很常見的表象下,其實還暗藏著那些人身後勢力的謀劃。

何殊也不會跟身邊人解釋這些,站在前世所不曾接觸的位置上,從另一種角度看這待那些人與事,是她今生不得不學習並掌握的能力。

既然沒有選擇擺爛的機會,她就只能面對並設法解決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留下柳平,離開青山武院後,又順路將沈卓送到青山書院。

“三位賢兄將要進入書院借讀,何不先隨我進去熟悉一下書院中的環境?”

得到何殊一行的諸多幫助,沈卓心中十分感激,只是他在短時間內,注定沒有能力償還這份人情,就想盡量為他們先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何殊明白對方的想法,不過還是選擇婉拒。

“等到我們明日來書院報道後,再請沈兄做東道,帶我們熟悉環境,初來陳陽城,在下今天打算在這陳陽城中遊玩一番,好好見識一下青山州的風土人情。”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考慮到青山書院明日將要正式開學,沈卓這位正經的學子,就算已經完成書院布置的作業,也需復習一下課業。

不像他們,此次出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盡量多去些地方,在人群中多聽、多看、多記。

大安立朝近兩百年,官方統計的總人口從開國初期的兩千多萬,已增加到現在的近五千萬。

這還是因為近些年來,大安境內總體上還算太平,既沒有與鄰國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也沒有出現什麽損失慘重的天災人禍。

青山州作為人口、糧食產量與經濟排名,都能在大安境內排前五的州府之一,總人口也就一百多萬的樣子。

陳陽城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原有的常住人口不到八萬。

隨著著青山書院擴建並擴增招生規模,以及青山武院的開設,使得陳陽城擴建。

再加上大安的商業活動在近些年得到極大發展,並越發的興盛。

陳陽城作為青山州的商業中心,近些年的就業崗位大量增加,為城中聚集大量人口,使得陳陽城中的人口現已增長到十萬出頭的規模。

十萬人口的城市,只是何殊前世所在國家一些偏遠小縣城的人口模。

但在這個時代,人口規模達到六萬的城市,就能算得上是大城。

大安最繁華的城市上京,在經過近幾年的人口快速增長後,現在的常住人口也不到五十萬。

這讓何殊不得不拋開自己對城市的固有印象,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時代的一切。

在這個以農耕為主的封建王朝時代,因她的鼓勵與支持,商業經濟才能在近些年發展得較為迅速。

即便如此,土地仍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百姓賴以為生的根本。

在沒有高產作物,也沒有化肥幫助提高產量的農業時代,農業種植同時也是國家的根本。

何殊再怎麽理想主義,也不敢試圖在這個時代搞什麽城鎮居民化,去撬動這個根本。

所以此刻看到這個在大安已經算是相當繁華,卻與她印象中的繁華城市無法相提並論的府城,她只感到唏噓不已。

步行走在街道上,看見何殊的目光落在旁邊一個小販手上的糖葫蘆上,邱顏猶豫了一下,還是上前買下三串。

不動聲色的仔細嗅了一下,確定不存在什麽異味後,她才將其中一串遞給何殊。

這份謹慎小心,讓接過糖葫蘆的何殊無聲嘆了口氣,人家小販做的是養家糊口的小生意,他們不過是偶然遇上而已。

只是何殊也很清楚,對於她身邊的這些人而言,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所以他們要做的就是要將那可能會有的萬一提前扼殺。

因此何殊只會盡量配合,而不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見何殊神情自若的拿著一串糖葫蘆邊走邊吃,邊打量熱鬧的街道集市,讓本有些不適應邱顏和馮立莫名覺得,這種行為實屬正常。

“公子,不知道那青山書院裏的情況,是不是也像武院那般復雜,我們要不要多做些準備?”

雖然沈卓已為他們介紹過一些青山書院中的情況,但是在馮立看來,沈卓在青山書院就讀的時間尚短,還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

因其年齡小、才學好,備受師長喜愛與照顧,對書院裏的真實情況可能不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