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這是一座村民居住得不算特別集中的山村,裏正家所在的位置,是周圍住戶最多的一片區域。

以這片區域為中心,周圍山邊零星散落著一些住戶。

早有村民提前回來送信,告訴大家路過的商隊打算采購些什麽東西、願意出什麽價。

所以一些願意賣東西的村民,已相繼從家裏帶著各種東西趕來裏正家。

看到那些村民有的拎著雞鴨鵝,還有的牽著豬或羊,周圍充斥著各種亂七八糟的聲音,頗為混亂,崔景懷有些擔憂的看向何殊。

卻發現面對這種場景,她竟然連眉頭都沒皺一下,而是饒有興致的看著眼前這些。

察覺到崔景懷的目光,何殊笑著道。

“我在想一件事,若能將村外那條主幹道修好,吸引更多人從這邊走,這個村子裏再修好通往主幹道的路,他們伺養的這些家畜,就能更方便的銷售出去。”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哪怕離那條可通往縣城、府城的主幹道很近,村裏的出產也不方便運出去。

道路的不便,不僅會封鎖住村中人走向外界的腳步,也會讓這座村子失去許多本可增收的機會。

就像這次,若非她有意在此停留,商隊就算需要采購物資或貨物,首選也是距離主幹道最近那些的那些人家。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走過那些崎嶇不平的村間小道,深入這座山村,將采買到的這些東西用人工搬運出去,十分麻煩。

裏正安排好負責收東西的劉管事等人,又讓囑咐好前來賣貨的村民後,才匆匆趕過來招待何殊他們。

“失禮、失禮,家裏太亂了,怠慢了各位,幾位請去廳裏用茶。”

崔景懷態度溫和的拱手道,“是我等叨擾了,老哥不用客氣,我這外甥長到這麽大,還沒怎麽出門,這趟跟著我們商隊出來遊歷,看到什麽都稀奇。”

“原來是這樣,不過這小少爺真厲害,哪怕沒怎麽出過門,也見識非凡。”

崔景懷知道對方說得是朝廷征地補償的事,笑著點頭道。

“畢竟他也算是讀書人,對於國法律典和朝廷政策,肯定都要略知一二。”

裏正十分羨慕的感慨,“讀書人好啊,聽說現在只要是讀書人,哪怕沒考出功名,只要能通過官府的招錄考試,都有機會當官呢。”

連這偏僻小山村中的人,都對朝廷前再年才正式開始實施的招錄官吏新規有所耳聞,讓何殊對此相當滿意。

對官吏的招錄方式進行革新,既能提升各級衙門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改善基層工作效率,同時也能對教育的普及與推廣起到促進作用。

早在正寧帝登基後不久,發現因種種原因,導致各級府衙的人員配置都出現大量空缺時,就開始試行過招錄新規。

試行數年,幾經完善後,才在前兩年正式實施。

“是啊,朝廷現在很重視地方上的教育推廣,讀書人只要能學得一技之長,就有機會應聘一些收入較為豐厚的活,你們村裏開設的有村學堂嗎?”

裏正難掩遺憾的搖頭,“沒有,我們村又窮又偏,雖然在官府的補貼下,建起幾間房子當教室,卻一直沒能聘到先生。”

“你們村不是有位童生嗎?”

裏正擺擺手道,“唉,人家張童生早就在鎮上開館當先生,我們怎麽好意思讓人家回村裏來,像這回這樣,村裏有事,他願意回來幫忙,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讓何殊的心情迅速變得有些復雜,很顯然,這樣的山村也需要面對‘人才’流失的問題。

讀書認字的人,可以在外面得到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待遇,且不說人家願不願意,其他人也不能要求他們必須要回村裏。

制定怎樣的新規,可以讓更多的村中孩子有機會讀書認字,也成為何殊需要記下的重點事項之一。

“裏正爺爺,不知你們村裏可還有其他識字的人?不用非得有功名才能先生,只要識字,不管男女,都可以先請來教孩子認些字。”

裏正聽她這麽一說,不禁思索起來,還沒等他想出結果,站在他旁邊的一個老婦人就道。

“唉喲,大侄子,你怎麽忘了,要說起識字的,村裏除了老張家的幾個兄弟,早年跟童生老爺學過幾個字外,還有就是那王老大家的,王老大的婆娘早年在大戶人家當過婢女,那可是個能寫會算的。”

很顯然,論起對村裏這些人的了解,裏正還不如這位老婦人消息靈通。

聽到她的話,裏正連忙道。

“聽小嬸這麽一說,我也想起來了,不過老張家那幾個就算了,張老三他們幾個兄弟都不是讀書的料,當年都沒學會幾個字,現在更是早就忘幹凈了,倒是那王老大家的?”

見裏正有些猶豫,老婦人立刻接過話道。

“王老大家的嫁進村裏快十年了,向來本分能幹,村裏要是願意請她去學堂當先生,我頭一個會將我家幾個皮小子都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