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取法人世間(第2/3頁)

然而在一番交流下來,趙黍漸漸發現,他們多數就是貧苦大眾,祖上或許是天夏朝委派到地方郡縣的贊禮官,或許是世代家傳術法的鄉巫,靠著殘缺不全、語焉不詳的法本傳承謀生。

而這些人所掌握的術法,都是與自身從事行當密切相關。比如伐木放排的排頭術士,能夠拘遣山精水怪,從而做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若是他們在江河放排時遇到水族作祟,便敲擊大鼓以作震懾,還能借排工唱號之聲,平復旋渦暗湧,以便木排安然渡過。

再比如修持石匠法的術士,能夠布設結界,令屋宅辟火不受焚燎,也不乏驅邪除怪、召請魂靈護佑家宅的手段。

他們甚至能夠顛倒過來,在門前屋後埋下鐵釘,魘鎮屋宅主人,使其不得安寢,甚至招來鬼魅作祟。這種手段通常用於那些壓榨匠人苦工的地主富戶身上。

更有趣的是,還有一些開山采礦、煉鐵打鐵的匠人,居然自行摸索出咒水煉鐵的路數,距離鍛造符兵也只有一步之遙了。

趙黍對此種種深感震撼,轉變心思重新審視,就發現這些粗淺得近乎陋俗的術法,其實暗藏了許多玄機,正是對自己過往法儀典章的極大補足。

當年趙黍所編修的法儀典章,以人間道國為下手處,注重壇場布置、氣機調攝運用,就算提出設科選士,卻沒有十分明確的做法。

那時候趙黍閱歷不如今日,很多東西也是憑空構想,沒考慮到具體落實將會如何。

現在見到贊禮司這一幫江湖術士,趙黍隱約明白,或許科儀法事不應該一味追求高深,別人未必會有自己這種造詣,法儀典章寫得太過精深玄奧,恐怕只會被束之高閣。

何輕塵想要趙黍幫忙一統禮法,自然是希望能夠通行天下各方,這種事應當以簡便通俗為上。

趙黍深思良久,花了大半年的功夫,在參詳各方科儀法事之後,重新編修一套法儀典章,仍然保留了五方五氣的格局,但舍棄了許多艱深繁瑣的細枝末節。

說舍棄也不全對,因為在趙黍設想中,未來贊禮官將按照《三天九品綱》積功累行、次第精進,然後傳授相應法儀,也是要一步步加深研習的。

在這個過程中,趙黍也時常找何輕塵商議,大體確立積功遷轉的各項要求,以及高低品秩對應的俸銀祿米。

如此一來,有熊國的贊禮官就不再是單純的術者,將會完全成為國家官制一員。

另外,何輕塵也籌備在各地開設館廨,目前先是在帝下都和臨近郡縣開辦,吸引了大批公卿子弟前來就學,趙黍也會親自授學。

不少人覺得,既然是左相大人親自主持操辦的學館,一定是未來晉身的捷徑門路,於是蜂擁而至。

趙黍最初擔心,長此以往,未來贊禮官也將會被公卿貴胄所把持,但何輕塵卻不太在意,因為他目光並不局限於帝下都附近。

而與之一同推行的,還有在有熊國各地廣設法壇。此事毋庸置疑,就是為了重新效法天夏朝設綱紀法度之舉。

與當初梁韜的人間道國不同,天夏朝的綱紀法度並無具體某人總攝天地氣數,就像在天夏朝,綱紀法度的布置也是一個漫長過程,前後延續了近百年,絕非一蹴而就。

趙黍不得不再次承認,梁韜的人間道國實在太過冒進,而且自身親自面對天地造化之功,就算成功飛升,天人磋磨間,獨私靈明恐徹底湮滅,成為無私無欲的道國砥柱。

只是相比起重立綱紀法度,何輕塵還是更關心統一禮法,大半年籌備下來,趙黍除了編修法儀典章,也在給那五百名新晉贊禮官傳授科儀法事。

何輕塵並不苛求這五百人在科儀法事上有多麽精深,因為將來他要將這批人委派到有熊國各地。

這五百名新晉贊禮官大多出身平平,能夠獲得左相賞識來到帝下都,又得到“徐懷玉”這位仙家高人指點,大半年下來都有幾分脫胎換骨的氣象,對何輕塵的忠誠也是可想而知。

不知不覺間春去秋來,當趙黍送走第三批贊禮官後,站在院中望見雪滿枝頭,才發現自己來到帝下都已近一年。

“你倒是清閑。”此時就見何輕塵來到,身後還跟著那位劍意沛然的朱三娘。

“我只需專心編修典章、傳授法儀,不像左相大人要日理萬機。”趙黍這話不假,這一年來他過得十分充實,卻絲毫沒有當初在華胥國那種窮心竭慮。

反觀何輕塵,他原本就是須發斑白的老人,這一年下來氣色卻略顯沉滯,不復先前健朗。

盡管何輕塵也有修為根基,但遠談不上高深,而且他身居高位、塵勞繁重,幾乎無暇涵養調攝,自然難以遏制衰老之兆。

邀請何輕塵來到屋中落座,趙黍端上一壺香茗:“這是日前越王送給我的荊山玉芽,有疏通脈絡、滋養筋骨之效,左相大人不妨品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