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你教我。”

關雪息是個聰明理性,很有條理,且行動力奇高的人。

這一點在五年前他爸媽離婚時就有所體現。

那年他十一歲,按理說,十一歲的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早熟一點的有小大人模樣,晚熟一些的還在玩泥巴。

關雪息不算早熟,他不明白“出軌”究竟是怎麽回事,好像是他爸瞞著他媽,跟別的女人好了。

他心裏生出恐懼,恐懼來源於知道自己圓滿的家庭即將破裂,從此他要變成單親小孩了。

一般小孩面對這種恐懼的第一反應是哭鬧,撒潑打滾或者哀求:“我不要爸爸媽媽離婚。”

但關雪息沒哭鬧。

他還什麽都不懂,就已本能地察覺到,哭鬧沒用,解決不了問題。

如果因為他的哭鬧,爸媽今天沒離婚,明天也要離,他們已經不相愛了。動畫片和電視劇裏都說,只有相愛的兩個人才能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現在“幸福快樂”已經沒了,他拼命哭,拼命鬧,它們也回不來。

所以,當關靖平和何韻在客廳裏大吵特吵的時候,關雪息躲在自己的房間裏,第一次發揮他與生俱來的理性。

他想:明天我該怎麽辦?

由此可見,關雪息從小就有一套自己的思維邏輯。

其核心在於:沒用的事別做,想想怎麽解決問題,想想明天。

長大後他不早戀,不泡網吧不鬧事,不是因為聽話,而是因為他發自內心地覺得這些東西都“沒用”,影響他和媽媽的“明天”。

他學習好,也得益於他頭腦清晰,輕重分明,又很自律。

學習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受智商影響,但學習方法的影響更大。

比如說,一道難題在真正理解它之前,重復做多少遍都用處不大,是無效用功,總也記不住。

把解題思路吃透,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再做相似題型提高熟練度,深化記憶。

一百個成績差的學生裏,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是腦子笨的,一大部分是不自律的,剩下一部分是沒掌握正確方法的。

這些缺點,關雪息一個不沾。

但他並非沒有缺點。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其實,關雪息沒有朋友。

這話說來可笑,十六中的人氣王關大校草,怎麽可能沒有朋友?

只要他願意,全校都是他的好朋友,包括老師。

平時跟他走得近的,宋明利楊逸然等人,也很喜歡他,聽說他跟人打架,二話不說就沖上去幫忙,可以說是好兄弟了。

但他們全都只能主動貼近關雪息,關雪息不黏他們,也從來不對他們訴苦,不說知心話。

雖然關雪息很講義氣,對每個人都照顧。

但這種照顧是別人喜歡他的原因之一,他卻不是因為喜歡別人才那麽做,他只是覺得,人應該友善一點,有愛心、講義氣都是必須的。

說白了,這是他對自己的品德要求。

無所謂對象是誰。

像他這種平等地“普照萬物”的人,理應有些孤獨,但可能因為年紀小,兩點一線式的生活較為單純,關雪息暫時還沒感覺到。

他可不認為自己有缺點,他覺得一切都挺好的。

不好的已經解決了,比如關靖平,比如陳跡。

關靖平走了,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來煩他。

陳跡也走了,雖然他說完那番話之後,陳跡沒有給出明確的答復,但看樣子是默認和解了。

——這是關雪息自認為的。

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和他想得並不一樣。

他和陳跡是周一打的架,事後被請了家長。

但關雪息去李德好那裏賣了頓乖,好話說盡,連忽悠帶保證,哄得李主任同意不請他家長了。

關雪息逃過一劫。

陳跡卻沒有他這種本事,第二天就把媽媽叫來了學校。

陳跡的媽媽和關雪息想象中完全不一樣。

她不像陳跡那麽冷漠那麽兇,反而特別和善,似乎身體不好,面色蒼白泛黃,走路也有些慢,說話輕聲細語的,很溫柔。

她一進高二的樓門,就有好事者私底下悄悄傳八卦,說:“陳跡竟然真的被請家長了,他媽看起來人不錯啊,怎麽會這樣?”

言外之意,陳跡這種少年犯的媽,不應該是好人。

既然他媽這麽好,那他爸肯定有問題吧?

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當時關雪息去政教處交檢討書,剛出來,迎面碰上陳跡和他媽媽進門,後者竟然沖他笑了一下,緊接著低頭咳嗽了兩聲,擦肩而過。

她身體不好,似乎常年喝中藥。

關雪息聞到了,心想,原來陳跡身上若有似無的苦味來自這裏。

既然她身體不好,為什麽還要讓她來學校呢?陳跡的爸爸在幹什麽?

難不成,陳跡也是單親家庭?

也可能是爸爸工作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