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2/5頁)

姜稚衣站在驚蟄撐起的傘下,聽著頭頂噼裏啪啦的雨聲,眼睫發顫地看著這一幕一幕。

驚蟄勸道:“郡主,今夜怕是無眠,先進營帳保存體力吧,等曹司馬到了一起商議對策。”

姜稚衣點了點頭,失神地踩著血泥一腳腳走進營帳。

忽而帳外白光一閃,一道驚雷打下。姜稚衣猛地一顫,扶住了帳中桌案,像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倒,脫了力似的撐著膝蓋緩緩蹲了下去。

“這麽多亂子,只要一樣解決不了,都能要了大家的性命……”

“驚蟄,怎麽辦……我們還能撐多久,我們還能撐下去嗎?”

驚蟄將傘收去一旁,跟著蹲下來拍她背脊:“郡主,總會有辦法的,一定會有辦法的。”

帳外忽然傳來三七喊曹司馬的聲音,姜稚衣飛快起身,揩了揩眼角正起色來。

曹沉和三七穿著蓑衣掀簾而入,一眼看見她擦淚的動作,腳下微微一滯。

姜稚衣若無其事一笑,伸手一引:“曹司馬來了,請。”

曹沉大步進帳,後頭一男一女跟了上來。

“稚衣妹妹。”一道熟悉卻久違的女聲響起。

姜稚衣一擡眼,看見裴雪青跟著裴子宋進來,驚訝地走上前去,握過她手:“雪青阿姊,你能下地了!”

裴雪青反握住她手:“你那日說的話我都聽到了,我不會再倒下,這一仗,我也要陪你們,陪大家一起打。”

姜稚衣為著這連日以來的第一個好消息忍著淚點了點頭。

裴子宋看了眼她發紅的眼圈:“別擔心,我和雪青前段日子一直在給流民施粥,尤其雪青還給許多流民看過診治過病,這些流民想來肯聽她的話,一會兒我們便過去穩定人心。”

姜稚衣看著兩人點頭:“幸虧有你們。”

曹沉:“箭支短缺一事,下官心中有一計,也與部下商量過了,我們打算趕制一批草人,披上戎裝,趁夜鳴戰鼓佯攻,夜雨裏對面視物不清,見我們上城頭,必定以箭射之,如此我們便可借到叛軍的箭來用……能撐一時是一時,撐過一時,沈少將軍便近一程。”

“太好了……”姜稚衣看向曹沉,“多謝大家願意相信沈少將軍。”

“大家都是城破便無出路之人,本是一體,眾志方可成城。”裴雪青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

曹沉點頭:“郡主不必言謝,下官這條命本就是十一年前寧國公護下來的,如今可報以與我當年一樣身陷囹圄之人,報以郡主,下官萬死不辭!”

姜稚衣一愣:“你與我阿爹相識?”

曹沉拱手:“下官原籍輕州,十一年前是輕州刺史府一名小小衙役,所學守城之道皆來自當年力守輕州的寧國公,寧國公在天有靈尚在保護郡主,郡主千萬不要氣餒。”

難怪那日曹沉看見她的第一眼便愣住了,她與阿爹眉眼肖似,曹沉定是看著她想起了故人。

在別州都已相繼淪陷的時候,杏州仍能堅持在這裏,原也有阿爹為她留下的生機。姜稚衣一瞬間眼眶發熱,淚光閃動:“好,眼下還有糧草的事沒解決,城中百姓家裏可還有余糧?”

“有,只是連日戰火不斷,前段日子百姓們也都見多了吃不上飯的流民是什麽模樣,想來心中不安,生怕拿出口糧,下一個便輪到自己,籌措軍糧若硬來易引起城中動亂,還得好言相說,請百姓相信援軍已在來的路上。”

“那便交給我,”姜稚衣用力抿了抿唇,“這軍糧,我便是求,也會為大家求來。”

*

六月三十夜,杏陽守軍發動佯攻,以草人借箭,獲箭支五萬。

七月初一,雨過天晴,叛軍主將蒼鷹為再次中計怒發沖冠,然一日下來卻始終按兵未動。

七月初二,大軍壓境的步伐震動全城,又五萬人馬逼近杏陽。

至此方知,方圓數百裏之內,各州盡數淪陷,杏陽已成孤城一座,叛軍集結,向這座垂死掙紮的孤城全軍出擊。

七月初二午後,第四戰爆發。兩軍交戰,從烈日當頭一直到月升中天,仍未停歇。

即便入夜後黑燈瞎火不利攻城,叛軍也沒有絲毫退意。

因為杏陽在等待的生機就是他們的死境,若無法在這一戰拿下杏陽,他們面臨的,很可能就是河西玄策軍的鐵騎。

無論攻城方還是守城方都確信,這就是最後的決戰了。

當夜,叛軍圍三打一,斷了杏陽城東南北三面的生路,兩軍決戰於西城門。

杏陽守軍激起鬥志背水一戰,城中百姓亦為連日來守軍的拼死抵抗、當朝郡主與相國子女不眠不休的奔波所感,壯年男丁自願穿起亡軍們的鎧甲,拿起武器,前來西城門參戰。

城門一次次將破,又一次次被頑強抵住。夜從未如此漫長。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軍營內燈火通明,城頭的戰鼓聲、號角聲、喊殺聲,聲聲入耳,姜稚衣坐在營帳桌案邊鋪開宣紙,執筆蘸墨,正落筆書寫什麽,忽然看見三七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