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2/2頁)

姜稚衣接過熱茶捧在手心,漱過口緩了緩勁。

“郡主,您沒事吧?”驚蟄看著她白得像紙一樣的臉色。

“他不在,我不能有事的……”

姜稚衣擡起眼望向窗外西北的方向,夜色深濃,黎明未至,當真是好漫長好漫長的一夜。

她今夜在軍營說的話看似底氣十足,卻沒敢加上一句時限。

三七與她說了,玄策軍的騎兵在一人多馬、舍棄輜重的情形下,一晝夜至多可急行三百余裏,然而那是一晝夜,不可能連續三晝夜如此不眠不休地急行。

所以,即便元策在京畿落難的當日得到調令,從姑臧到杏陽這一千來裏,最快也要六日。

六日都已是掉隊、損耗七八成兵馬的代價,也就是說,一萬騎兵從姑臧出發,真正能在六日之內抵達杏陽的人馬最多只有三千。

更何況玄策軍根本不可能那麽快得到調令。

她相信他一定會全力趕來,可是萬水千山,鞭長駕遠,她和杏陽要撐過的日子……恐怕還有很多。

翌日午後,姜稚衣在一陣號角長鳴聲裏驚醒過來,驀地從榻上坐起。

耳邊嗡嗡作響,一瞬間竟不知是夢境還是現實,因為這樣的夢在這一覺裏,姜稚衣已經做了太多太多次。

怔神間,驚蟄的聲音在外間響起,似乎在問三七“多少人馬”。

姜稚衣清醒過來,掀被下榻:“叛軍打過來了嗎?”

驚蟄聞聲快步入裏:“郡主,應當是附近州治被攻陷,叛軍騰出兵力集結向我們,眼下約莫兩萬人馬在攻打南城門。”

姜稚衣臉色發白地扶住了手邊的床柱。

“郡主別擔心,三七說曹司馬曾有過守城經驗,從昨夜到今天白日已經帶人做足準備,能扛得住。”

姜稚衣抿著唇點點頭,飛快穿戴洗漱,匆匆用了幾口飯食出了廂房,去前院官衙坐鎮。

裴子宋去了外頭和當地官吏一起清點物資,今日只剩她一人等在這裏。

或許是南城門離官衙近,也或許是敵軍兵力翻了倍,再次坐在這裏已經聽得見城頭的喊殺聲。手邊茶盞裏的水也比昨夜波動得厲害許多。

姜稚衣閉眼聽著那些巨浪滔天般的動靜,仿佛置身於一葉扁舟之上,一顆心洶湧起伏,始終落不到實處。

日頭從正當空慢慢西斜,喊殺聲卻依舊震天動地。

金烏西墜時分,幾道腳步聲響起,姜稚衣驀然睜眼,看見三七帶著幾名駐守在官衙的玄策軍走了進來。

“戰況如何?”姜稚衣起身問。

三七摘下頭盔夾在臂彎,滿頭的汗如雨而下,喘了口氣道:“少夫人,叛軍昨日被我們重創,今日新到的援軍戰力格外兇猛,眼下兩邊僵持不下,為減少我軍損耗,小人想聲東擊西,率兵往北城門攻出去打一場奇襲戰,亂敵人陣腳,您這邊留的幾人擅奇襲,小人過來與他們商議戰術,也向您請示是否可以參戰。”

“你們可有把握?”姜稚衣蹙眉看著三七,一指桌案,“先商議,若有把握便去。”

幾人鋪開地圖,頭碰頭商討起來。

“走這個水關是最快的。”

“但如果這邊殺出一支隊伍就沒有後路了。”

“可能讓斥候偵察到這一片的敵情?”

“不行,是個死角。”

“綁繩索沿城墻下去偵察呢?”

“天還沒黑,目標太明顯。”

姜稚衣聽幾人來來回回說著,分辨著他們的意思,最後的問題似乎在於斥候無法確保某個死角的敵情,所以會有些冒險。

商議陷入僵局之時,有人感慨了一句:“要是‘棘竹’在就好了……”

眾人在沉默間擡起頭,灰暗的眼裏生出光來,面露向往之意。

忽然有人期待著問:“我們隊伍裏會不會跟著‘棘竹’?”

姜稚衣聽著他們古怪的對話,疑惑道:“隊伍裏誰在沒在,你們不知情嗎?”

一名士兵答:“少夫人,‘棘竹’是我們玄策軍最厲害的斥候,從沒有他偵察不到的敵情,不過斥候不露真容,不對外道名姓,我們只知道他這個代號,也只有少數幾人見過他,還只是見過他戴面具的樣子,所以……”

三七嘆了口氣:“‘棘竹’不在隊伍裏,若是在,這仗早打贏了,另想他法吧。”

姜稚衣看著三七這副知情的模樣,對上他的眼色,眨了眨眼。

三七仿佛看懂了她的疑問,對她點下頭去。

策字一分為二,竹字當頭,雙朿為棘。棘竹,節皆有刺,可破以為弓,種以擋萬千兵卒。

這位在他們眼中如同神祇一般存在的斥候就是元策,是元策十八歲以前在玄策軍裏的身份。

聽著城頭傳來又一陣廝殺聲,不知又有多少人倒下,姜稚衣輕輕閉上了濕潤的眼。

不止她一個人在想他。

他們都,很想很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