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文

賴寧老實道:“想把張自華布置的周記寫了, 沒靈感。”

周記就是張自華布置的無命題作文,每兩周一篇。

張宇坤跟著點頭,補充道:“剛剛寫了半天物理, 想放松下腦子, 正構思著呢。”

聶清舟微微一笑,他扶著桌子傾身過去,望著他們:“沒靈感啊?”

兩個人忙不叠地點頭, 不肯承認自己是在偷懶。

聶清舟說:“那簡單, 你們這兩天有沒有留下印象的事情?事無大小,凡是能挑起你們情緒的都可以。比如說,最近的天氣,看到的人,遇到的事情。”

賴寧皺著臉想了半天,終於說:“我媽昨天曬被子了,昨晚睡覺暖烘烘的,被子裏還有那種太陽味兒, 我覺得很舒服。就這麽件事兒, 咋寫周記啊?要800字呢。”

聶清舟拿起筆, 在草稿紙上寫下三個大字“曬太陽”,他的筆跡是練過的行楷, 落在紙上規整又遒勁。

“太陽曬過被子的味道會讓人覺得好聞。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講,這種味道是陽光殺死了蟎蟲留下的蟎蟲屍體味兒。”

賴寧露出了難以言述的嫌棄表情。

“這是為什麽呢?人為什麽會喜歡這種味道?人的喜好真的是毫無理由的嗎?按基因遺傳的理論, 人現在對於美醜、氣味、飲食的喜好是因為早在原始人時期, 符合這些偏好的特性使人更容易生存, 所以有這些偏好的人得以將自己的基因遺傳下來, 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謂的喜歡——比如面色紅潤、牙齒整齊、面部對稱, 再比如甜、鹹等等口味。我們喜歡這種氣味, 或許是因為在遠古喜歡這種氣味的人常常晾曬東西,有效的紫外線殺菌避免了一些疾病,得以延續基因。”

聶清舟把一些關鍵詞寫在紙上,再劃出一條長長的箭頭,指向下面:“在這裏,我們可以跳出來想這個問題。我們一直覺得喜好是由我們自己掌控的,果真如此嗎?我們現在所有的偏好和定義,可能冥冥之中來自於我們的基因,來自於百萬年以前的環境。每個人都是一部厚重的書,隱藏著從人類誕生之日起一直到今天,千百萬年間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歷史。在這個世上誕生的一切美與醜,都是對這部生存史的敬意。”

張宇坤和賴寧聽得一愣一愣的,連夏延都放下了筆,看向聶清舟。

聶清舟筆鋒一轉,又劃出另一條橫線:“另一種浪漫主義的解釋,按照生物進化的現象,這個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就是藻類生物,它們依靠太陽進行光合作用生存。最早有光,很久很久以後才有了人,或許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我們的祖先丟棄了光合作用的能力,但卻保留了對於陽光的熱愛和向往。每當陽光照到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身體裏屬於億萬年前海藻的那部分,都因為看見太陽而歡欣鼓舞。”

聶清舟說完之後放下筆,才發現周圍的人都看著他。他斟酌了一下,問賴寧:“是不是我說得太深了,你能寫嗎?”

賴寧拿起筆,像見了太陽的海藻一般歡欣鼓舞道:“我,我試著寫寫!舟哥你那句話是什麽來著,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啥的?就那句話,老張就要誇死我。”

聶清舟又復述了一遍,轉頭看向張宇坤,說道:“該你了,你有什麽印象深刻的事情?”

張宇坤撓撓頭,他說:“我就是昨天樓下有人罵街,這也能追溯到生物進化嗎?”

“罵街的話,雙方是為了什麽?是用方言罵的嗎?”

“就單方面的,有人停車堵了另一個人的車,那人的車開不出來也找不到亂停車的車主,就在我們樓下喊,一邊喊一邊罵。是用的方言。”

聶清舟又在草稿紙上起了一個名為“罵街”的話題,一個橫線下拉。

“為什麽大家都喜歡用方言罵人?是不是人在極端憤怒的時候,都會用方言表達情緒,或者方言裏有更多的臟話可以使用。南北方的罵街文化有沒有差異?一般罵街的人要具備什麽樣的身體條件和素質?罵街的人是真的要爭論對錯,還是要營造理直氣壯的氣氛?從罵街引申到日常生活中的爭論,甚至於輿論戰爭,會不會很多相似之處?你可以搜索一些關於罵街的新聞,多找些靈感。”

說話間,聶清舟已經在紙上圍繞罵街寫了很多關鍵詞,然後把紙推給張宇坤。

張宇坤拿著紙,苦著臉說:“怎麽賴寧那篇文章,你都快口述完了,我這篇還要自己想呢。”

聶清舟拍拍張宇坤的肩膀,笑道:“還真的飯來張口啊?我相信你,加油。”

賴寧從作文中擡起頭來,崇拜地問道:“舟哥,你都是怎麽想到的啊。”

“其實不難,就是觀察生活中的細節,保持好奇心,一直追問下去直到得到答案。還有就是閱讀,大量的閱讀和積累才能找到答案。”聶清舟朝張宇坤的方向指指:“他去搜索關於罵街的新聞,也是一種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