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2/3頁)

這位仁慈的王,他賦予每一個農奴與奴隸五畝土地,允許他們留下絕大多數的收成,每十斤糧食只需要交給王一斤,其他的全歸他們自己。

除此之外,他認為每個星期給領主服三天勞役非常苛刻,將勞役時間改成了每年十五天。

聽說全國現在已經有很多地方開始實行這樣的政策,農奴與奴隸們都過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雖然這聽起來像是神話一樣,但飽受剝削的農奴與奴隸們還是忍不住心生期待。

這位神聖王,什麽時候到他們的領地上來解救他們呢?

快了!

因為除了他們這個州,其他很多地方的領主都歸順了神聖王。

神聖王的光輝令一些尚且沒有壞透的領主們悔改,他們主動去向神聖王投降,獻上自己的糧食與土地表達自己的誠意。

仁慈的神聖王選擇寬恕他們,讓他們保留一定的財產,那些悔改得最徹底的,神聖王會恩準他們效命,以徹底贖清往日的罪孽。

聽到這樣的答案,農奴與奴隸們更是心潮澎湃。

那麽多可惡的領主都悔改了,什麽時候輪到他們的領主呢?

沒多久,一些被壓榨得特別厲害的領地上,陸續有農奴聯合奴隸發動起義,推翻領主的統治。

他們沖進拿著刀劍沖進城堡,把往日裏欺淩他們的領主拖出來,綁在空地上審判。

這壞透了的領主,竟然不主動歸順神聖王悔改,那他們就以神聖王的名義審判他,叫他下地獄去!

各地起義的消息傳到一些實力不濟的領主們耳中,那些原本還在觀望的領主就再也坐不住了,跟火燒屁股一樣,忙不叠地收拾了行李,冒著大雪趕緊前往首都去覲見神聖王。

沒辦法,主動歸順,神聖王還會留他們一條命,留給他們一些財產,不主動歸順,誰知道領地上的那些賤民們,什麽時候就發瘋砍了他們的腦袋。

對於來覲見的人,李洵一律安排了人專門登記了他們的領地位置,然後派遣一個都的士兵前去主持當地的土地分配,用領主的糧食在當地征兵。

*

為了應付這些用兵需求,李洵特意又把西戎邊境線附近的守軍調了四萬過來。

而這部分守軍的空缺,則由東邊的戰線填補。

東邊的北戎草原邊境,之所以能抽調得出人手,主要還是因為這邊的戰事已經平息了。

事情要從塔布納被攻陷的消息傳來時說起。

當時,這邊的軍團也與李洵的邊軍們交戰了好幾個月了。

不管是帝國軍團還是那些從各大領主那裏湊來的地方兵,聽信了烏力罕公爵的話,都沒有帶太多糧食。

他們以為草原邊境兵力不足,糧食可以隨便從草原部落上搶,誰知道對面軍隊戰鬥力如此強大,且軍民密切配合,根本沒讓他們找到機會。

沒打多久,他們的糧草便已經耗盡。

無法從草原獲取,便只能壓榨邊境上幾個州的領主們。

幾個月打下來,那些領主們都要被他們榨幹了,不僅戰線無法向南推進,還損失了快一半的兵力。

沒有完善的補給線,他們幾乎彈盡糧絕,加上屢戰屢敗傷亡慘重,士氣十分低迷。

此時,首都被攻陷的消息傳來,原就心生退意的貴族們更加想撤軍。

“連最精銳的帝國軍團都攔不住那位可怕的啟國皇子,我們能怎麽樣?”

“你們難道是魔鬼嗎,明明知道是送死,還要犧牲那麽多無辜的士兵!”

“對啊,你們帝國軍團與其在這裏為難我們,不如早些去保護皇帝陛下!”

眾多貴族義正言辭,理由都冠冕堂皇,卻是恨不得立刻脫離這個攻打郡國領地的陣營。

弱肉強食在任何名利場上都是通用規則。

面對無法反抗的絕對強者,這些貴族們第一反應不是拼死抗爭,而是臣服。

他們與中原地區那些歸順新朝的前朝舊臣的考量沒什麽不同。

反正首都都破滅了,帝國軍團所剩無幾,埃爾頓一世無法再與那位啟國的皇子殿下抗衡,他們並不擔心被清算。

識時務一些,不僅能保住性命,說不定還能在新王那裏同樣獲得官位或爵位。

這些貴族或騎士陸陸續續地帶著自己手下僅剩的兵力回鄉去了,這一條戰線上的兵力頓時就少了一半。

帝國軍團獨木難支,也不敢留在戰場上送死,跟著撤離了。

於是,北戎草原邊境線上的戰爭就這麽取得了勝利。

消息被快馬加鞭送到塔布納,李洵便讓他們調了四萬軍隊去支援馬士堡。

*

總之,從冬天到春天來臨前的漫長的五個月裏,塔布納附近的州都在進行田地分配。

三個月的期限過去,依然有好些個公爵親王以及伯爵不肯前來首都覲見,甚至在那之前就已經有人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