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第2/3頁)

“好吧,既然你們都覺得沒問題,那財政部就派盧文萱去主事。”

*

李洵這邊發掘了新的銀礦,經費充足,京城的嘉佑帝卻沒這麽好運。

大啟的土地上銀礦極少,能找到的都找了,如今產量很低,對一個龐然大國的財政很難起到太大的改善作用。

清河一線的士兵們對李洵麾下大軍畏之如虎,在經歷過燕山關叛逃後,他便堅定了決心要重新招兵,並且進行封閉式訓練。

去年他便陸續征召了三十萬士兵。

為了這三十萬人,嘉佑帝可謂煞費苦心。

他也意識到了精兵必須要砸重金來養,在國庫與百姓們都被給戎族聯軍的賠款掏空後,他將目光轉移到了各地的富商身上。

江南富商首當其沖,緊接著便是醴河平原的富商大賈。

這一年多來,自從江南首富被查辦抄家後,江南與醴河平原每過兩三個月就有富商遭殃。

好像一夕之間,針對商人的管控就變得十分嚴厲了。

一抄家,基本上就是殺得人頭滾滾,好些的也是全家流放,叫商人們心驚膽戰。

為了自保,不少商人只能更加緊密地依靠自己曾經投靠的靠山,給出更多的孝敬與分紅,為保住身家性命殫精竭慮。

因為對商人嚴查的風氣,連中小商人們的日子也變得很不好過。

大商人有來頭不小的靠山,官府不好過分盤剝,中小商人們可沒有。

這一年多裏,中小商人們要交的苛捐雜稅猛增,倒是當地官員們,荷包越來越鼓了。

許多人心中甚至生出了渡江去慎郡王治下的想法。

他們和慎郡王治下的商人是有過來往的,深知慎郡王治下的吏治有多清明。

司法部的岑大人是個出了名的清官,糾察那些試圖壓榨商人百姓的的貪官毫不手軟。遇到壓榨,可以直接去司法部檢舉,到時候那些膽子大敢伸手的貪官很快就會下獄。

想歸想,絕大多數人還是舍不得自己好不容易創下的基業。

畢竟若是渡江去對岸,以後就無法在江南或醴河平原做生意了,拿不到這些地方的貨源,還會丟失這一片繁華富庶又廣袤的市場。

慎郡王那邊,也就一個肅城勉強能與江南相比,其他地方還是差太遠了。

水太淺的地方終究是養不起太多魚啊。

於是,眾商賈只能一邊忍受著官府更加沉重的盤剝,一邊在心中暗自期盼慎郡王早日登基。

哪怕不登基,早點從對岸打過來也好啊。

只要江南和醴河平原能歸慎郡王管轄,他們的處境就能很快改善,為此他們甚至願意冒著風險,暗中給慎郡王的軍隊提供幫助。

偏偏如今是一點都沒有要進攻的意思,可把人給急死了。

嘉佑帝對這一切渾然不知。

他知道大商人們身後必然有朝廷的勢力,他抄家的時候也不算逮著一只羊往死裏薅,各家庇護的商戶,他都只掐個尖,這些人一開始委婉地找他求情。

在他暗示過只會抄那一家,並且這些人都確實有把柄可抓後,那些勢力的代表們便很快安分下來。

既能拿到足夠的錢財精養軍隊,又能不在朝中引起太大反彈,嘉佑帝對這樣的局面很滿意。

新征召那支軍隊他很上心,還親自去營裏視察過。

在他的嚴密監督下,這一支軍隊訓練出來的狀態甚至比禁軍還要好。各種兵器裝備也隨著資金的充裕不斷完善。

更妙的是,他們全部是封閉訓練的,不會受到外界輿論影響,並不像是禁軍和鎮東軍一樣畏懼慎郡王麾下的軍隊。

有了這一支軍隊,還有西疆的鎮西軍,以及大啟的數千萬百姓,嘉佑帝又重新有了安全感。

目前李洵沒有主動進攻的意思,他自然也不會主動去招惹。

當然,他並不是想一直跟李洵共治天下,而是打算積蓄力量,等合適的時候再一舉重創李洵。

震天雷這神器他始終念念不忘,以大啟目前的實力,加上震天雷一定會如虎添翼。

沒從李明月那賤人手裏拿到配方,實在讓人遺憾啊!

李洵那邊的人也是滑不溜手,很難找到破綻。他便只能把目光放到除了李洵之外唯一一個掌握了震天雷配方的勢力上。

西戎曾經是造出過震天雷的,哪怕李明月與那些道士被交給了李洵,但嘉佑帝知道,那彥圖一定會在把人交出去之前,讓他們西戎人自己掌握所有的制造流程與配方。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如今的西戎難道不想拿回半壁江山嗎?那便不可能拒絕他這樣一個有力的幫手。

他開始秘密派人與西戎王室接洽並談判。

但這個過程並不順利。

西戎那邊不肯交出配方,拿銀錢購買成品也不肯,說是運送震天雷給大啟,路途遙遠動靜太大,容易引起慎郡王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