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此事只是一個小插曲, 談妥了之後,李洵又繼續交待他離開後的事。

“目前整個秦川平原最要緊的便是確保分田地有序進行。地方上若有阻力,你要協助馮敬進行強力鎮壓, 還要借些人幫他進行監督巡查,務必確保每人五畝田地, 真正分到沒有田地的平民百姓手中。”

“是。”

“朝廷那邊,注意水域沿線的防範,防止有人渡江暗地裏作亂。至於前線, 能不打就盡可能不打, 若到萬不得已,也要以雷霆手段進行迅速震懾,以防發生更大規模交戰。具體的, 你隨機應變自己拿捏尺度。實在有拿捏不準的大事, 啟用五百裏加急驛站送信於本王。”

劉淵應下, 又請示道:

“郡王,伊平北兗龍風三城, 是否要想辦法收歸治下, 不然秦川平原一直是飛地,不管是送信還是運送物資都要繞道草原,始終不便。”

李洵想了想,這三座邊城間隔於樊城與鼎德之間, 目前依舊屬於朝廷。

劉淵投靠他以後,自然也無法再出具文書讓他們通行, 因此這次不管是他前往鼎德, 還是後續的物資運送, 都是從草原上走的。但繞道的路程不算太多, 春夏秋季沒有下雪也不會特別不便。

如今這敏感關頭, 多半要先解決西戎,他其實是不想與朝廷多生事端的。

畢竟這三座邊城,南邊都是沙漠,其他方位都被他的領地包圍,說是孤城也差不多。再加上每個地方的駐軍也不多,基本上翻不出什麽風浪來,他便暫且沒有理會,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攻克秦川平原上。

但既然劉淵提出來,便必然有他的顧慮。

“三地守將為人如何?”

劉淵搖了搖頭:

“與那袁晨升之流是一丘之貉,雖說如今駐軍並不算多,但這些人只怕會礙於朝廷的命令不擇手段。郡王,如今鼎德尚有兩萬余士兵都來自於其他邊城,還是有不少家眷都在城中的。”

李洵略微沉吟,問:

“既如此,東邊的嶺台堡也不能落下。以鼎德目前的兵力,兼顧得過來嗎?”

要解決隱患,便要一口氣全部解決。

不然來自於東邊這座邊城的士兵,也同樣有家眷在朝廷手中,始終是不美。

劉淵道:

“臣在幾地尚且有些威望,只要兵臨城下,還是有很大可能號召剩余士兵和平歸降的。”

既然劉淵說沒問題,那李洵自然也不會阻攔。

“既如此,便先從東邊的嶺台堡著手。”

嶺台堡在嶺台縣東邊,離朝廷的地界比較近,若不先拿下這裏,難保他們一開始動作,朝廷便先派燕山關的士兵重兵占據嶺台堡。到時候其中的士兵家眷就很容易成為人質。

劉淵對此也認可。

“若拿下伊平北兗龍風等地,軍需必然增加,城中百姓或也需要賑濟,你提前寫好條陳,本王好讓肅城那邊給你調集軍需。”

交待完了劉淵軍中的事,李洵又寫了一封諭旨,這諭旨主要是給馮敬的,除了分田地,接下來還有一項工作需要他協助。

先前李洵收到周如植發來的折子,提及秦川平原推廣再生稻一事。

周如植被流放前曾經在秦郡做郡守,對整個秦川平原的地形地貌,氣候,水土條件都是做足了功課的。

得知李洵這次出來,竟然順手把秦川平原也收歸麾下,哪怕正忙著在河原與靠南邊的幾個草原部落推廣甜菜種植,卻也是百忙之中立刻給他發了折子。

他在折子中說,秦川平原雖然不是地處江南,入冬時間比起河陵河原等地卻要晚很多。光照上,雖說一年種植兩季不夠,種植一季卻綽綽有余。

只要追肥足夠,是可以在頭季水稻收割後,再收獲一季再生稻的。

當然,其產量大概只有頭季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但秦川平原的產量比河原等地更高,正季節的水稻畝產量在兩百五六十斤甚至更高,一畝再生稻收割八十斤到一百二十斤之間是完全沒問題的。

這個產量,都快趕上沒進行農業技術改革前,河原等地的小麥畝產量了。

李洵自然是很心動的。

周如植在折子裏說,若郡王願意相信他,他想舉薦他原本在秦郡任職時的工曹主簿嶽鴻昌,此人當時跟著他一同推廣積肥,也全程參與過再生稻的試驗。

對於農事方面,李洵還是很信任周如植的,當即就讓人快馬加鞭去了秦郡,傳工曹主簿嶽鴻昌來見他。

如今也差不多時候快到了。

為了等嶽鴻昌,李洵甚至沒有立刻出發回肅城,而是打算等嶽鴻昌到了,見過人以後才離開。

因為這對秦川平原的後續糧食供給十分重要。

農時是最不講道理的,錯過了耕種的季節就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顆粒無收。

如今整個秦川平原分完田地,大多數地方都只能趕上下一季度的秋耕,基本上要來年才能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