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目前人事部大令一時間找不到合適人選, 便是暫時由總長林德康兼任的。

林德康曾經做了很多年的吏部尚書,對於官吏的考評,任免輕車熟路。唯有招聘一事, 他沒幹過。

因為朝廷那邊的招聘就是科舉考試,一向是由禮部主持的。

事關第一次人才招聘, 還沒有具體章程,李洵便只好親自帶著他們走一遍。

因為只有他自己才最明白,究竟要怎樣才能找到目前急需的實用性人才, 所以這次招聘的考核內容, 必然不可能只是單純的科舉考試。

鑒於七部目前基本上都缺人,李洵便傳信給各部門的負責人,讓他們各自計算一下自己部門需要的人手數量, 對人才的要求, 具體到每一類崗位。

當然, 目前的招聘範圍有限,且總得給後面的人多留點胡蘿蔔, 不可能一次性滿足所有部門的全部人手需求, 只能以最低限度來招考。

三日後,他便舉行了一次中樞七部負責人外加肅城郡守的小朝會,與眾人一起具體討論,制定總體的招聘章程, 以便對外發布。

首先,因為要招聘的是實用性人才, 那考試內容方面, 便主要分為算學, 律法, 雜學與策論四個科目。

其次, 招聘章程裏頭還得包含考試的日期與流程。

目前要人要得緊,但也要考慮到是否能有足夠的人來參加考試,所以考試日期定在一個月以後。

“醜話先說在前頭,本王治下的考試,務必保證公平公正,是以,考試之後,本王會親自再舉行一次殿試。到時候,若發現考生有舞弊之嫌,必將追究其親友。哪怕不像朝廷一般流放連坐,但擼官,挨板子與牢獄之災,本王是不會手軟的。”

眾人連忙應是。

一些原本心裏想著為親友走後門的,心中也在衡量著利弊得失。

郡王的意思很明白,舞弊者一旦被抓,必然會嚴查其背後的關系網,到時候他們身為親族必然受到牽連。與其如此,不如好生準備,下次再考。

反正郡王都說了,目前只招最低限度的人選,以後還會再招。

有了這警告在先,又是第一次招考,李洵親自主持,沒有人再敢想著走什麽歪門邪道。

接下來,李洵又進行了出題任務的分配。

算學和策論,他都打算親自出題。律法與雜學,則交給林德康,周應亭與周如植三人去討論。

等出好了題目,則由肅城府衙下的印刷作坊進行印刷。

為防舞弊,所有作坊工人,在考試前都不得離開作坊。

而接下來的報名登記,由人事部負責,考場秩序維護,由郡王府護衛營負責,考場監考官與閱卷官,則在考前十日再行指定。

所有章程討論明白,李洵便讓人抄寫了幾十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治下的各個郡縣。

這一次,附近幾個屬於大啟的郡縣也沒放過。

有了五百裏加急的傳送,短短三天內,這張招考啟事便貼滿了附近方圓一千余裏的郡縣。

這是頭一次,李洵對周邊大啟的郡縣展現出強勢的態度。

負責張貼告示的士兵隊伍直接在城下喊話:

“傳慎郡王令,借貴城公告欄一用!若有不從者,郡王不介意讓屬下的武將們帶兵親自來貼。”

意思很明白,誰敢不讓張貼,慎郡王便會發兵來討伐。

這些郡縣基本上都只得一兩千人的廂軍,哪裏經得起慎郡王手下強兵的攻伐。

周邊幾個郡縣,平日裏本就很懼怕慎郡王,如今面對慎郡王明晃晃的挖墻腳行為,自然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於是,不僅慎郡王治下幾個郡縣的讀書人看到了這份招考啟事,連周邊大啟郡縣的讀書人也看到了。

這個時代,能出頭的只有考科舉入仕這一條路。

哪怕是日子稍微好過些的農門,也是希望能舉全家之力供個讀書人的,鄉紳地主和小商販更是不用說。

因此,若不論功名,每一個郡城縣城,讀書人其實是很多的。

這告示一張貼,頓時便引發了全城熱議,相熟的友人之間,都在奔走相告。

“你聽說了嗎,慎郡王發布了招考啟事,說是要招王城七部吏員,總共錄取好幾百人呢,不限功名,凡是童生以上都可報名參加。”

“七部吏員,這是什麽意思……”

“我看告示上的職能介紹,那七部其實等同於朝廷的六部,只是名目有所不同。”

“那豈不是一步登天!”

“對啊,所以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

要知道,他們這些讀書人,想進入六部,那少說也得考中了進士才能有一些機會。如今這場招考,卻是可以讓他們省去寒窗苦讀數十年,直接參與六部選拔。

雖說慎郡王治下不等同於朝廷,但他如今可是統一了北戎,其治下還有兩郡兩城,這樣遼闊的領土,與大啟又有多大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