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陛下, 不可分兵!那北戎如此姿態,已是準備全面開戰,如今卻才出三萬大軍, 說不定正是打的那調虎離山的主意!與其讓劉淵分兵,分散鼎德城的兵力, 不如讓水師頂住,對三萬騎兵進行攔截!然後速派禁軍支援!”

林相雖然不怎麽懂打仗,史書兵書卻是讀過的, 從大局出發, 堅決反對分兵。

另外一些大臣,卻是深深恐懼於北戎騎兵的威力,不顧上下尊卑駁斥道:

“陛下, 鼎德離宣德兩百裏, 京城離宣德七百裏, 安有舍近求遠的道理!”

“是啊,陛下, 水師承平已久, 人數又少,如何擋得住悍勇騎兵!若放任北戎騎兵東渡清河,其後便是一馬平川,我軍在平原地帶對上騎兵毫無優勢, 甚至可能讓騎兵一路殺到京城腳下!為防套河之恥重現,必須將騎兵阻隔於清河以西!”

套河之恥, 指的便是將套河平原幾郡割讓於北戎的那一次戰爭。

當時, 北戎尚未以金昌高地為界分裂成兩部分。

十萬北戎大軍一路南下, 勢不可擋, 直接殺到京城, 二十萬禁軍對上十萬北戎騎兵,被打得丟盔棄甲,當時的皇帝無法,只得答應對方的條件,將套河幾郡割讓出去,這才令北戎退了兵。

想起那一次令大啟蒙羞的戰爭,嘉佑帝眼中閃過堅決。

他在位期間,雖然被搶走一個郡,還有一個郡開通了邊貿,卻不算主動割讓。這樣的恥辱,絕不能在他手中重演。

“眾卿說得有理,由天沙城打開的這一道口子必須補上,否則後患無窮。”

嘉佑帝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然而林德康那個老匹夫,絲毫不肯給他面子:

“陛下三思啊!中原大地,糧倉稅負占天下之七八,不容有失!若不分兵,只清河以東醴河平原可能有損,若分兵,鼎德城破,則西部秦川平原亦將陷入敵手!”

嘉佑帝眼中閃過一抹不悅。

照他這麽說,好像包括他這個皇帝在內主張分兵的人,都特別不顧大局貪生怕死。

偏偏還有一些大臣極為贊同,覺得禁軍足以抵擋三萬北戎騎兵,不能在此時分兵,讓鼎德城增加被攻破的風險。

但說到底,還是主張分兵的占了多數。

而且,醴河平原的百姓們,也會支持他的選擇。

在心中盤算著利弊得失,嘉佑帝一錘定音:

“好了,不必再爭!著劉淵率五萬大軍於宣德阻攔北戎騎兵!十萬禁軍立刻輕裝上陣,急行軍奔赴宣德,沿路各郡縣為其調集軍糧,若沿途官員執行不力,延誤軍需,斬立決!”

分兵的風險,自然是不得不防的。

但三萬北戎騎兵,也絕不能渡過清河。

他們必須封住這道口子,收回失地,不然便會讓越來越多的北戎騎兵順著這條路線直奔京城而來。

如此,便十分考驗劉淵的作戰能力。

但其作為當朝名將,朝廷對於他的軍隊也是鼎力支持,錢糧兵馬武器,什麽都沒短缺過,此時他必須頂住所有壓力。

一道道旨意全數以五百裏加急的速度傳遞到了各地。

*

此時的鼎德城也是枕戈待旦,探子出去了一波又一波,從將領到士兵,都全神貫注地防備著隨時可能來襲的北戎大軍。

接到聖旨,軍中從上到下的將領們臉色都不好看。

有那脾氣直的,當著使者的面便嚷嚷出聲了:

“什麽叫"勿使鼎德與宣德兩地關隘有失"!咱們總共就十萬兵馬,北戎派到宣德一線是三萬,咱們鼎德城北邊至少部署了七萬!咱們就算是神仙,也沒辦法同時對付那麽多北戎大軍啊!”

“將軍,不可分兵啊!”

劉淵同樣神色凝重。

他接到的就是個燙手山芋。

皇帝那旨意的意思,守住了是本分,才對得起他國之棟梁的贊譽,守不住便是他的過失。

總之,話說到那個份上,沒有什麽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皇帝的態度很強硬,他必須出兵。

好在京城方面也會派禁軍阻擋,他兩地分兵的時間只需要持續十來天,只要這期間守住了鼎德城,便算是完成任務了。

而他作為鎮北大將軍,還可以調度整個北方防線的三十萬兵馬。

雖然其余那二十萬,吃空餉的很多,還不怎麽中用,但總歸是能抵擋一下的。

據目前探子的情報,敵軍主要集中在鼎德北部,那麽分一些其他地方的守軍來支援鼎德,還是能替鼎德分擔一部分壓力的。

於是,離鼎德東西兩邊最近的三個重鎮,各派出一萬兵馬支撐鼎德,劉淵命令兒子劉瑾守城,自己則親率五萬大軍星夜奔赴,支援宣德。

*

鼎德,宣德兩線戰況膠著,誰也沒想到現在這個節骨眼上,會突然有一萬騎兵閃電般地朝燎原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