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6頁)

耕地面積有八十多萬畝,九成都在大戶手中。

根基未穩前,他暫時不準備因為土地問題去打大戶。畢竟戰爭在即,沒必要樹敵太多。

平民的土地,等占了套河平原,根本不用愁。

而郡府與三個縣府的糧倉之中,賬面存糧大約有三萬多石,但實際如何不能確定。

李洵心中默默算著賬,三百多萬斤糧食,而且是賬面的,就算真的有,那平均下來也不過每人十來斤,頂多撐得住全郡一個月的口糧,還是有些太少了。

少不得要對外采買一些回來才行。

正好他抄了郡守府和龐家,金銀之物不缺,倒是可以多屯些糧食為接下來的戰爭做準備。

心中規劃好這些,他又親自去點了下府庫裏的銅,鐵存量。

銅還有八百斤。

生鐵倒是要多些,有兩千多斤,但這都是儲備來給耕農做農具的。

(若是有需要打鐵器需要購買鐵的,便向縣府申請,再由縣府向府衙申請,每個月調撥一次。)

問過上回是誰負責去鐵礦采買後,得知是工朝主簿帶人去的。

李洵將幾人的底也摸得差不多了,索性便叫人把幾個主簿一起帶來。

這些人要說做了多大的惡那也沒有。倒不是他們沒這個心或者太有原則,主要是郡守兩郎舅太貪婪,搜刮得太狠,導致他們這些底下人根本沒這個機會。

李洵如今手裏缺文官,雖然幾人有瑕疵,卻是做生不如做熟,於是還是決定敲打一番,暫時還是用著他們。

這次,幾人更加萎靡,也更加乖覺了。

李洵平聲道:

“本王最厭惡欺壓百姓的貪官惡吏,但念在爾等手中尚且沒傷過人命,便饒你們這回,允許你們將功折罪。”

聽到這話,幾人頓時麗嘉心中一松,忙叩謝不叠。

李洵卻嚴厲道:

“先別急著謝,把本王的話記清楚,若是無功,甚至再次犯錯,那到時候或降職,或擼官,或殺頭,便別怪本王無情!”

幾人心中又是一緊,抹著頭上的冷汗,連忙表忠心自己一定效忠郡王,好好辦事,一心為民。

李洵揮揮手讓他們下去,只留下了工曹主簿。

“本王查過府庫,僅兩千多斤生鐵存量,這夠打多少農具?如何振興郡中農耕?”

工曹主簿本就是負責興修水利城墻等工程性事務的,聽到這話,忙如實道:

“回郡王,並非下官等不願意多存生鐵,而是郡中百姓對農具需求不多。這生鐵做了農具容易折斷,實在可惜,鑄鐵又價格太高,倒不如石頭木頭做的好,便宜省事。”

李洵這才想起,此時鑄鐵技術還沒那麽發達,適合做犁頭的精鑄鐵價格高的驚人,這就導致鐵農具一直沒得到大面積普及。

難怪他上次在南郊看到的都是木犁。

“此事本王自有辦法解決。總之,郡中的生鐵儲量實在太少,這次留下你,本王是打算讓你帶隊去一趟定州鐵礦,采買二十萬斤生鐵回來。你可能辦好?”

聽到這個數目,工曹主簿心中一驚。

這個數目實在是太多了。

無他,這個數目實在是過多了。鐵是制造武器的重要原料,打造一把軍刀,最多也不過二三十斤。

郡王要的這個數,都夠打造上萬把刀了。

郡王這是打算做什麽……

可如今,似乎也沒有他討價還價的余地。

命在郡王手中捏著,妻兒家小也都在郡城。他除了跟著郡王一條道走到黑,也沒有別的辦法。

“回郡王,能辦好。只是二十萬斤數目太過巨大,官辦鐵礦很難買齊,少不得要偷偷找私礦。如此,多方打點,再加上私礦比官礦貴,可能要多花費些銀錢才行。”

李洵點了點頭:

“你先回去休息,明日把一應開銷列個單子呈給本王看。”

“記住,此事不可泄露於任何人,否則本王唯你是問。”

工曹主簿鄭重道:

“郡王放下,下官省得。”

第二天,他很快來給李洵呈上來一張單子,清楚地寫上了一路采買所需要的各項花費。

首先,定州鐵礦距離郡城地八百多裏,來回路途需要近一個月。

運輸車輛人力也要考慮進去。

如此多的鐵礦,若是人力運輸,基本上就是一人配一輛板車,每輛板車大概能運300斤,至少需要配700輛車,再加700人。

再加上為了防備匪徒必須有押運,路途上需要有後勤,得再加一百二十。

這一路人吃馬嚼,路費大約需要700貫。

而700民夫,也是要付錢的,這種辛苦活,每天至少得給三十文工錢,總共需要630貫。

官礦最多買到五萬斤,作價四十文一斤,私礦則要花到五十五文一斤,兩者合計10250貫。

再加上官礦私礦的打點,各處加起來1000貫是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