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過,在那之前,他首先要做的是把三千護衛營安頓好。

而在那之後的,重點便是將賺錢養兵提上日程了。

他的護衛營,按考核成績,兵丁軍餉在1貫-500文之間,平均下來,每個護衛每月需要發700文,3000個兵丁一年便是25200貫。

但這僅僅是軍餉,如今的軍隊都是吃穿住武器全包的。

吃的方面,糧食每人每天至少要配一斤半的份額,以如今大米70文一鬥(十斤),麥子30文一鬥的價格來算,若每人每天配比米半斤,麥1斤,則需要6.5文錢。

除此以外,肉和蔬菜也是必備的。每人每天蔬菜花費約2文錢,肉三兩,則一般是最便宜的豬肉,但比起京城,肅城的豬肉也不算便宜,基本上在30文一斤,每人每天需10文。3000人每年總共需要18067.5貫。

還有衣服。

衣服在如今的時代,於普通百姓家算是貴重物品,很多貧苦百姓,一家總共也就幾套衣服。

但當兵的那是來賣命的,這方面自然是不能虧待。

冬夏各兩套,春秋兩套是底線了。軍需的衣服比一般的衣物耗費大,自然要做得更厚實。

以如今的物價,春夏秋每套平均250文是要的,冬天的一身軍用衲襖則需要1200文,3000兵丁每年在服裝上的耗費便達到了5850貫。

藤甲和武器,因為原主和兵部有所配置,暫時還不需要添置。若要添置,一把普通的軍刀3-5貫,一身藤甲500文,也是一筆極大的開銷。

除了人的開銷,便是馬。

養一匹馬絲毫不比養個兵便宜多少,要讓馬維持好的狀態,每天的草,敷料,油鹽糖都得喂飽,一年下來每匹馬花費至少在25貫以上。他的騎兵隊加上拉車的和其他騎乘的,共有一百五十匹馬。一年下來的花費至少3750貫。

一般來說一個騎兵的配備應該在2-3匹馬,但他的騎兵隊其實遠不到這個數額。若要買馬,那就更貴了,一匹中等品級的馬,也得八十貫。

所以,目前這三千兵馬,不加將領的開銷,他每年的耗費都在52867.5貫,若加上大小將領的軍餉福利,年節過節費賞賜,開銷則要達到七萬貫。

另外,三千兵丁跟著他從京城遠途跋涉到肅城,按照朝廷慣例,每人10貫的安家費也是少不了的,總計三萬貫。這是一到封地就必須發放的。

去莊子上安頓的時候,還得安營紮寨,百步起一座瞭望台,在這種旱地,找不到河流,還得打幾口井以供軍營取水,零零總總加起來,一萬貫是需要的。

除了養兵,他還得養郡王府的一百來號下人,以及七公主這個妹妹,維持郡王府的各項開銷,哪怕很節省,一年兩萬貫也是少不了的。

支出如此巨大,收入卻少得可憐。

肅城貧瘠,是大啟掛了號的窮郡。從他先前拿到的戶部資料來看,其近五年來,平均稅賦不超過1.2萬貫,就算加上布匹糧草的收入,布匹3000多匹,糧食10000多石(一百斤)。

布是絹,市價1300文一匹,糧食中沒有價格貴重的稻谷,全都是由豆類,糜子,小麥一類構成,均價不過25文。

所以哪怕加上布匹糧食,整個郡每年的收入也就2萬貫。

甚至比不上京城附近的一個縣,少得離譜。

問就是北戎入侵,天氣幹旱,人口流失,總之它的賦稅少得非常合情理。

在這2萬貫的收入裏,他可以拿到一半,也就是1萬貫。

嘉佑帝之所以如此幹脆地同意他分封到肅城郡,還讓他帶三千兵馬,也正是因為如此。

嘉佑帝很肯定,以他的家底根本養不起三千兵馬太久。

而大啟種種對於諸侯王的限制,也足夠把他困死在此處。

林相對他的處境擔憂到不惜掏空棺材本給他養兵,也正是因為很清楚肅城的稅賦情況。

如今,他有原主留下的家底折合23萬貫,安家費10萬貫,再加上林相給的2萬兩銀票(折合6萬貫),還是夠使喚兩年多的。

但他也不能一直坐吃山空,而且像是糧食價格布匹一類的,一旦發生天災或戰亂,會急劇上升,不能太掉以輕心。

而且,也不可能一直三千兵馬,總有擴軍的時候。

所以,他必須在山窮水盡前積攢到豐厚的家業。

肅城貧瘠,目前開拓商業是賺不到幾個錢的。

要發家致富,最快辦法的還得是黑吃黑。

對於此事,在看過肅城的地形圖後他就早有打算。

從東南方向來肅城的路上,那貫穿肅郡境內,有一座綿延五百多裏的雲浪山。

按照歷史經驗來說,山中多匪。

一座占地面積如此之廣的山脈,若說沒有幾窩土匪,他是不信的。

這些土匪經年累月地盤踞在那裏,積累的財富是相當驚人的。

剿匪既能發家致富,又能練兵,還能造福百姓,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