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殿試與分封】

被會試錄取,便可稱貢士。

貢士們參加殿試,只論排名,不再淘汰,金榜張出就算新科進士。

早在明代的時候,殿試就不考八股。而是給出切合時局的題目,讓貢士們寫出施政對策。比如恰巧農民起義,就問考生們如何平亂。又或者國庫空虛,問考生們該如何開源節流。

縱觀一個皇帝的狀元卷,就知道該朝的時局變化。

就拿嘉靖來舉例。

第一屆殿試,論述如何進行改革。

第二屆殿試,論述如何實行王道,讓天下足兵足食。

第三屆殿試,論述如何保邦安民。

第四屆殿試,論述如何面對天災,讓百姓豐衣足食。

……

第十屆殿試,朕(登基)二十九年,向來敬奉上天、勤政愛民,咋就邊患不斷、水旱交加、苗族起義、民生疾苦呢?難道是朕的誠心不夠嗎?請考生論述,如何才能停止徭役、邊境安寧、內亂平息、黎民富庶、百業興旺。

這時的殿試考題,跟嘉靖初年比起來,已經是畫風大變,題目裏就帶著一股皇帝怨氣。

接下來幾屆殿試,嘉靖已經逐漸歇斯底裏了:

“我這個皇帝當得稱職,為啥大臣都欺上瞞下、謗君殘民?考生們快來講講道理。”

“皇帝視大臣為腹心,大臣卻視皇帝為仇寇。我這個皇帝,確實沒有識人之明,不能任用賢才做官。你們這些考生,旁觀者清,應該能給我答案。不準說謊,快快告訴我!”

“我登基之後,殫精竭慮,夙興夜寐,勤政愛民,是個好皇帝。如今連年災害、黎民饑寒、邊患不斷、起義遍地。怎麽才能讓大臣跟我一條心,君臣共同治理好國家?”

“我頒布各種詔書,大臣都認真執行,似乎非常聽話。但我仔細調查,發現全是假的。為政者沒有真正安民,獻策者沒有真正濟時。自稱仁愛百姓的,卻殘害百姓讓朕背鍋。享譽天下的名臣,卻沒有絲毫節義可言。讓百姓敬愛皇帝,真有那麽難嗎?上古之時,不賞賜百姓,百姓也聽皇帝的話。不威逼百姓,百姓也敬畏皇帝。為啥現在的士大夫治國,不能把國家治理成那樣?朕想解決這個問題,但問題都在官員身上,考生們快告訴我該怎麽辦?”

嘉靖朝的最後幾次殿試,從考試題目就能看出,君臣離心已經非常嚴重,皇帝對大臣沒有絲毫信任可言。

趙瀚給殿試出題目,內容一向比較簡練,不扯那麽一大堆廢話。

此次殿試,題目只有一行字:“試論晉王封國於天竺。”

以往都是大臣擬定前三名,並把前十名的卷子全念給皇帝聽。從上一屆殿試開始,大臣被剝奪推選前三的資格,並且要把前十五名卷子擺好。

趙瀚也沒讓他們讀出來,而是自己攤開答卷閱覽。

第一名,劉宗道,來自江西廬陵縣。

“臣對:晉王封國於天竺,此天子分封天下也……周有天下,裂土分之,設五等,諸侯起。”

“當今天下,地球也,大洋彼岸復有江山。今之九州,如周時中土。今之四夷,亦有變化:北狄者,羅刹也。東夷者,美洲也。南蠻者,南洋也。西戎者,歐洲、波斯、天竺、西域是也……”

“彼三王之時,草木榛榛,禽獸遍地,人不能搏也。人假於物,而禦眾皮毛羽鱗,壘土造墻,國人居內。聖王出世,禮樂制度,封建九州,君臨天下,遂有商周而論華夏……”

“秦漢定郡縣,諸子之論廢矣。彼郡縣以代分封,化國為郡,制守宰而替諸侯。王侯亂,不可變;國人病,不可除;大夫忤逆,勒兵掃之。社稷歸於一統,聖人復生亦不可更也……”

“郡縣何以代分封?今之聖天子,又因何再起分封之策?世易時移也!”

“三代之世,一國不過百裏,交通難及百越,非分封宗子不可控九州。秦漢之時,華夏大興,王化服於四海八荒。天下廣大,分封必致王侯作亂,郡縣方得安定宇內。”

“今有四千年未遇之大變局,四海以外邦國林立,揚帆萬裏可見生夷。此何異於三代之於九州?上古之時,分封宗子於海內。當今之世,分封宗子於海外。數代之後,海外亦為中國,此分封之大功利也!”

“天竺可為晉,美洲可為秦,南洋便如百越。今聖天子分封宗子,或欲重塑天下而定九州,開我華夏萬世不廢之功業……”

趙瀚把暫列第一的卷子看完,忍不住笑起來。

這並非什麽開創性言論,因為趙瀚在《大同憲法》當中,已經有了類似的論調。但能引古論今,並結合世界局勢,也算是比較難得了。

皇帝喜歡什麽,大臣和士子都會跟隨,思想也就慢慢傳播開來。

只不過嘛,這個叫劉宗道的考生,有些沒明白西伯利亞是啥情況。他以為西伯利亞之地,是俄羅斯的固有國土,所以把俄羅斯比喻為北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