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一國二屬】

去年整頓田政,在全國範圍內清理田畝,而在古代清田,總是伴隨對人口進行清查。

如今,戶部交來一份匯總,南方人口增漲太快了!

上次進行人口普查是五年前,全國共有8677萬人(12歲以上),現在已經飆升到9915萬人(包含越南等新占領地區,不含呂宋等海外領地)。

人口年均增長率,一直在2.5%以上。

江蘇的人口增漲最快,長期保持在2.9%以上,全省人口已經超過900萬——南京周邊為金陵府,由中央直轄,不屬於江蘇轄地。但上海及周邊,屬於江蘇省管轄。

刨開沒有土地的城市人口,江蘇農民人均耕地約8畝。

看似人均耕地很多,但包含不少的沿海鹽堿地。而且江蘇的大族很多,只要老實交出田產,每人可保留20畝好田,這人均20畝的好田,又能折算為更多的差田。因此,普通農民的人均耕地,肯定是不足8畝的。

再者,由於孩童12歲才上戶口,農民家裏都養著一堆孩子。如果把孩子也算上,江蘇普通農民的人均耕地,極有可能已經不足5畝。

江西那邊就更恐怖,由於趙瀚統治最早,躲過了明末大饑荒,人口不似江南那邊銳減,雖然不斷向著北方移民,但目前人口也已經超過1000萬。紙面上的農民人均耕地面積,已經不足6畝地(不含12歲以下孩童),其中還把大量山地算進去了。

外加江西的勛貴很多,像費如鶴、張鐵牛這種,軍功賜田已經超過了人均100畝限額,還有大量將士也因功賜田。江西某些生孩子多的家庭,在孩子年滿12歲落籍之後,家裏的人均耕地已在3畝以下。

江西山多地少,幾畝山地能種多少糧食?

那些山區的百姓,依舊以紅薯、玉米為主食,根本就吃不起大米。生的孩子越多,農民的生活就越困難。

越來越多的江西農民,因為自己的田產有限,搶著佃耕勛貴和大族的土地。這幾年,賜田較多的勛貴,保留土地較多的大族,已經不用購買國外奴隸種地了。又有許多年輕農民,從山裏走出來,土地交給父兄耕種,自己跑去縣城裏打工。

福建更糟糕,因為耕地面積更少,但人口卻在不斷增漲。

在人均只有幾畝田,且多為山地的情況下,福建沿海地區,越來越多農民出海跑船。但他們又不願移民,就連最近的台灣,他們也不願遷徙過去,始終保留著大陸這邊的戶籍。

台灣府目前也屬於福建管轄,除了台灣島之外,在琉球設立的琉球縣、方丈縣,同樣隸屬於台灣府。

趙瀚對戶部尚書郭舜禹說:“上次暫緩向北方移民,但南方還是不能停下。台灣府的漢人太少,特別是琉球、方丈二縣,兩縣漢民加起來才三萬多人。福建、廣東兩省,三年之內,要移民五萬人去台灣府。”

“遵旨!”郭舜禹拱手。

趙瀚想了想,繼續說道:“江西的人口也太多,每年移民一萬人去河北。”

趙瀚對江西百姓還是很照顧的,畢竟那裏是龍興之地,不忍心移民去偏遠苦寒的遼寧。

河北就是個絕佳移民地,目前全省人口才180萬(不含北平府)。雖然也比較冷,但去了就能分田,而且都是分好田,比在江西耕種山地劃算得多。

按照這個增漲率繼續下去,再過五年,全國人口就將接近1億2千萬。再過二十年,南方幾個人口大省,人均耕地面積將跌到4畝以下。再過五十年,人地矛盾就要變得非常緊張了。

但對於海外擴張和工業發展來說,卻又是一件好事。

人地矛盾越緊張,願意出海闖蕩的就越多,願意脫離土地進廠做工的也越多。

可是多到一定程度,肯定就要炸了呀。

歷史上的滿清,順治八年統計了人口,也就是前兩年的事兒。當時丁口1000萬,可推測人口大約3000萬—4000萬。僅過了五十年時間,清朝人口已經漲到8000萬。又過了五十年,清朝人口暴增到1億8千萬。又過二十年,人口超過2億。

2億人口,估計就是紅薯盛世的極限了,接下來便不斷湧現各種規模的起義。

當然,人口還能繼續增漲,清末人口達到4億多。乞丐紮堆,流民遍地,百姓普遍營養不良,一遇天災便到處鬧饑荒,國民平均壽命只有30多歲。

趙瀚治下現在有接近1億人口,大概是雍正初年的水平。因為已經普遍分田,老百姓日子都還過得去,偏僻山民就算吃玉米紅薯粥,也是可以做到一天吃三頓的。不過因為節儉,只有農忙時節才舍得吃三頓。

除了遭遇家庭變故的,比如生病之類,大同新朝的農民,幾乎家家都有余糧存儲。

家家有余糧,在傳統士大夫眼裏,就已經是太平盛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