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養豬伯爵和文化繁榮】

陳希頌亮出自己的腰牌,皇城守衛立即放行,並且帶他進去喝茶等候。

女官迅速前往通報,僅半個小時,陳希頌就獲準面見皇帝。

擁有這種待遇的官員,目前加起來不到十個人。而在這些人當中,陳希頌又是唯一的五品官,他可以隨時跑到紫禁城面聖。

“陛下,陳郎中來了。”

“讓他進來。”

陳希頌快步進入偏殿,面帶喜色道:“臣拜見陛下!“

“坐吧。”趙瀚笑著。

“謝陛下。“

陳希頌早就輕車熟路了,一屁股坐在板凳上,就像跑來跟老朋友喝茶。

趙瀚好奇道:“又有什麽收貨?“

陳希頌迫不及待:“陛下,是豬…啊,不對,是勸農司培育出好豬。“

當初的勸農所,已經升級為勸農司,下轄畜牧、果蔬、糧谷三個所。專門負責培育良種,並指導地方官推廣優質作物和家畜。

趙瀚問道:“怎麽個好法?“

陳希頌:“這種新豬,體型大,成熟早,長得快,性溫順,易催肥。”

“那就真是好豬,你們怎麽培育的?”趙瀚興致勃勃問。

每次只要陳希頌進宮,趙瀚都顯得特別高興。女官和近侍宮女們,因此也喜歡見到陳希頌,皇帝今天肯定好話得很。

陳希頌介紹:“來到南京之後,當時還是勸農所,就已經在培育豬種了。江淮豬耳大,河北豬皮厚,山東豬腳短,遼東豬頭白,河南豬味淡(不腥臊),江南諸耳小,廣東豬肥白……各地豬種,特性不一。於是,臣等分別進行雜交,擇其優良後代再行培育。”

陳希頌的語速越越快,滔滔不絕道:“培育出的最好豬種,是將太湖的大花臉’,與金壇‘米豬’進行雜交。‘大花臉體大、骨粗、皮厚、肥瘦適中,缺點是長得慢,民間又叫‘沙豬’或‘厚皮豬’…大花臉與米豬的後代,保持了大花臉體大的優點,變得更肥了,產子也更多了。經過三四代的雜交繁殖,特性趨於穩定,臣等稱之為‘米沙豬’。“

突然,陳希頌激動得站起來,來回踱步:“米沙豬已經極好,可還有更好的!將米沙豬與廣東的花白豬雜交,第一胎就見效果。這種新豬,長得很快,體型還大,母豬養半年就能配種。頭胎至少產十只豬仔,從第二胎開始越產越多。產仔最多一只母豬,一胎就產十八只豬仔!而且特性也很穩定,較之大花臉,豬皮變得更薄,肥肉也長得多!”

肥肉多,在古代不是缺點,屬於非常討喜優點。

陳希頌從懷裏掏出一張紙,由女官轉呈給趙瀚:“請陛下為新豬賜名!”

趙瀚結果這張紙閱讀,卻見豬名一欄空著,其余寫的是豬的特性:體大,皮薄,肉肥,足短,小耳,

黑白色,純白色,純黑色。成熟快,產仔多,易催肥,實為豬中上品。

趙瀚笑著評價:“物阜民豐,國泰民安,就叫‘國泰豬吧。可先在金陵府推廣,讓南京城周邊的養豬大戶,每家買幾只豬仔回去試試。養豬大戶嘗了甜頭,明年必定主動養殖。普通農戶見了,定然也眼紅,這國泰豬就能推廣開了。“

“陛下聖明!”陳希頌立即奉承。

趙瀚想了想:“這些年,你著實辛苦。大同社稷若能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你在其中也有大功勞。朕不能薄待爾等,就封你為勸農伯。勸農司的有功之人,你列一份名單出來,都會酌情封賞的。”

之前也在賞,但這次特別大方,竟然直接封了一個伯爵。

“謝陛下恩賞!”

陳希頌大喜,養豬種地居然搞出個伯爵之位。

趙瀚之所以這麽大方,還是豬太重要了,二師兄早就成為中國百姓的主要肉食來源。

閹豬,並非始於宋朝,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了,只不過是在宋明時期大規模推廣。

《易經》有雲:“豕之牙吉”。

用人話講,就是閹了的豬,性子會變得溫順,雖有犀利的牙也不足為害。

《禮記》有雲:豕日剛鼠,豚日盾肥。

沒有鬧割的豬,皮厚毛粗,叫豕。閹割了的豬,膘肥臀圓,叫豚。

而“家”之一字,就是沒有閹割的豬(豕),上面再蓋一個屋頂。有屋頂,還有豬,就算是家了。

小農之家,蓋一豬圈,養兩到三只豬。殘羹剩飯倒進去,再打一些豬草,也不用費心照料,半年一年之後就能賣了。豬拉屎也多,可做農家肥,種糧食也有足夠的肥料。

如此種種,小農受益無窮,難怪古時稱豬為“黑金”(中國多為黑毛豬)。

中國的養豬技術,以及豬種培育技術,一直都是世界領先的。

歐洲的羅馬豬,是唐代引進華南豬雜交而成。

英國的約克夏豬,此時還沒出現。它是18世紀初,英國引進廣東豬,跟泰國豬、英國豬雜交而成。後世分布最廣的大白豬,幾乎占領全世界豬肉市場,那玩意兒是英國約克夏豬再次雜交的,屬於中國廣東豬的混血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