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窮兵黷武與因噎廢食】

金陵大。

王之良今天沒有講課本內容,而是拿出新鮮出爐的報紙,道:“班長過來,

把《大同憲法》節選讀一遍。“

十九歲的嚴我斯,快步走上講台,從老師手裏接過報紙。

此人出身湖州嚴氏,家裏是做生意的。雖然土地被收走了,生意卻越做越大,

主要經營紡織和印染業務。

嚴我斯展開報紙,朗聲閱讀:”《傳》有言:憲,法也,言聖王法天,以立教於下也。’朕惶恐,不敢自比古之聖王,竊定憲法立教於天下。此憲,國之基石,天子、官吏、萬民當遵從之。今後朝廷頒行法令,不可違背此憲主旨,

違憲者即為亂法也…”

“第一條,天地交泰,萬物滋生……大同是為承天應民之國。此為大同中國!”

“第二條,九州天下之民,皆為華夏之民……各族皆黃帝苗裔,猶如失散之手足。漢人為兄長,各族為胞弟也。大同中國,亦華夏之國。中國大同,亦華夏各族之大同。”

“第三條,華夏之國,稟華夏氣運而生,負振興華夏之責。華夏文明傳播之地,當為大同中國之土,切不可或缺其一也。”

“第四條…”

接下來的《三原篇》精神,還有人人平等的《格位論》,這些生早就聽了無數遍。他們在中就已經習過,而且還是必考內容。

“下去吧。“

王之良讓班長回座位,自己拿出另外兩份報紙:”華夏文明傳播之地,當為大同中國之土,切不可或缺其一也。‘對於這一句,結合前兩個月的報紙,諸生有何想的?“

林象祖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此雄主開拓之意,西域、河套、漠南、烏斯藏、奴兒幹都司…這諸多疆域,皆為漢家故土,今陷於蠻夷之手,我輩當立志收復,再現那煌煌漢唐氣象。“

嚴我斯卻:“漢唐故土,自當恢復。可今次出兵琉球,並滅國置縣,生以為有待商榷。琉球,撮爾小國,地狹糧少,得之亦無益處。且琉球久為我之屬國,既為日本陰並,則興兵助其復國可也。此為事小之道,陛下滅國之舉,似有違聖賢教誨。“

林象祖頓時反駁:“汝可知,琉球雖小,卻是萬國津梁,自古為海上要道。得此一地,便可控厄諸國海貿。“

嚴我斯冷笑:“治國怎能貪圖商賈小利?依我看,你林家是出海太多,沾了番邦蠻夷習氣,已忘記我泱泱中華之大道。”

林象祖,字羽堯,福州人,家裏是海商。

林象祖諷刺道:“你嚴家在湖州織絲染布,若無商賈遠銷海外,能賺得那麽多錢?此非爾一家之利,還有那湖州百姓賴以為生。多出一擔絲,多染一匹布,

百姓則多一糊口也。“

嚴我斯道:“我大同中國,地大物博。紡絲染布,自有華夏百姓購買,何須仰仗番邦國民?“

林象祖氣得發笑:“這話我懶得解釋,回家問你爹去吧!”

“就事論事,怎可及父母?此非君子之道!”嚴我斯也生氣了。

眼見兩人要吵起來,王之良擡手讓他們停止,對生:“誰還有高論?

張光祖舉手道:“老師,生有一言。生來自湖南辰州府的鄉下,此處山多地狹窄,百姓多種玉米、番薯為生。生年幼之時,山中只河谷地帶有好田,皆被那些鄉紳地主所占。而山中小民,無田耕種者多矣。生家中,有兄弟姊妹八人,大哥、大姐、二哥、三姐、四姐皆天折,或病死,或餓死。此何故也?“

張光祖掃視眾人,眼眶有些紅潤,繼續道:“只因人多地少,土地貧瘠,耕種不易。災荒年月,必無糧飽腹,更不必買藥治病。當今聖天子起兵,辰州府方得大同。山中劣紳被治罪,貧苦農民分得土地,又有玉米、番薯推種。而無地之民,也遷徙至北方,則山民亦安居樂業也。生乃貧家子,若無聖天子施行仁政,別能就讀於金陵大,怕是想要活命都艱難。“

班上一些貧寒子弟,聽聞此言紛紛點頭。

張光祖又:“《大同月報》,生每期必讀。而今中國之人口,已近億兆,

此時或可移民北方,一甲子之後又如何呢?屆時,不但南方人滿為患,北方也定然人多地少。華夏中國,雖地大物博,又能養活幾億百姓?此情此理,聖天子已在報紙講過,《大同集》裏也有論述。只有一計可行,那便是開疆拓土。

聽聞呂宋土地肥沃,此便是聖天子,為華夏萬民開拓之地。又如那安南,此為大明故土,亦可收之令百姓耕種!“

嚴我斯道:“能為華夏子孫開疆拓土,那自是好的。但兵無常勢,誰能保證百戰百勝?若是對外用兵失利,則靡費無度,深陷泥潭而不可自拔。前朝是如何失交趾的?異土異民,不服王化,奪取交趾時耗費錢糧無數,長期駐軍又耗費無數。開疆拓土越多,則四面皆是戰火,前明便是如此情形。一國之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