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皇室族譜】(第2/2頁)

“後來韃子要撤去關外,知縣跟著一起走。我不敢留下,留下來就是死,銀子和糧食早就沒了。我便央求知縣,帶著家人一起走。偌大一個趙家,跟韃子一起去關外的,只剩下寥寥四個人。也沒財貨帶走,家裏除了房子、家具、被褥,也就一屋子藏書。”

“書都留下了,祖宗不能忘,便把一整套族譜帶去遼東……回家拿族譜時,全村只剩十二戶,其中一半都餓得走不動路了。”

說到這裏,趙枋嚎啕大哭:“嗚嗚嗚……多好的村子啊,祖祖輩輩幾百年,說沒就沒了。”

難怪趙枋看到趙貞蘭那麽激動,以他這種遭遇,便是看到昔日仇人,都會產生他鄉遇故知之情。

趙瀚卻是聽得沉默,這就是北方百姓所經歷的。

趙枋還是地主家的少爺,也是一個考上秀才的士子。換成普通人,只會更慘!

滿清當時不得不離開河北,因為在崇禎時期,河北就是一個爛攤子。滿清來了之後,在京城周邊跑馬圈地,更外圍的州縣則盤剝日盛,民生已經凋敝得不成樣子。這種情況,還疊加大旱和瘟疫雙重負面Buff。

滿清若是不走,留在河北幹嘛?

趙瀚沉默,兩位公主,還有後妃,卻聽得直抹眼淚。

真真的男默女淚。

趙瀚問道:“趙氏族譜你帶來了嗎?”

趙枋止住痛哭,點頭說:“帶來了。咱們趙家,遠祖為伯益,趙姓始祖為造父,出自先秦的嬴姓……”

剛剛還沉默的趙瀚,此時只想翻白眼。

這尼瑪,三皇五帝都來了,用腳後跟思考,都知道族譜純粹瞎編。

終於,趙枋說出更靠譜的:“我們這一支,出自天水堂趙氏。秦滅趙之後,遠祖遷居甘肅天水,漢代封侯拜相的趙公充國,便是咱們的祖宗。”

趙瀚問道:“跟宋氏趙匡胤沒關系吧?”

趙枋愣了愣,回答說:“啟稟陛下,天下但凡姓趙的,都認天水堂為宗。這宋朝,又被稱為‘天水朝’。”

趙瀚:“……”

趙枋經歷那麽多苦難,早就學會察言觀色,已經看出趙瀚不想跟趙匡胤扯上關系。他連忙說:“細分下來,肯定不是一家。趙匡胤是涿州趙氏,而咱們的先祖,唐宋兩朝一直住在山西。後來宋元戰亂,才分支遷徙,在明初遷到了北直隸。這些都是族譜上寫清楚的,肯定不會出錯。”

編訂皇室族譜,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明代以前,皇帝喜歡往自己臉上貼金。比如趙匡胤,就說自己出自天水趙氏,也不曉得是真的,還是硬往名門望族靠攏。

直到朱元璋,來句“予本淮右布衣”。

老子就是草民出身,老子就沒啥顯貴祖宗。咋地,你咬我啊?

趙瀚說道:“那份趙氏族譜留下,朕會讓人抄副本給你。”

趙枋連忙說:“陛下盡管拿去,趙氏離散殆盡,族譜能供於皇室,能令趙氏大興,祖宗們在天之靈肯定欣慰。”

趙瀚想了想,說道:“你留在天津吧,給你落戶分田,世世代代看守東郊陵園。當然,每代只需留一人守墓,這人可以在官府領俸祿。其余子孫,可自由擇業。”

“謝陛下恩典!”趙枋歡喜道。

他也沒想過飛黃騰達,親人大半離散無蹤,能給先皇守墓已是幸運。能分田,能領工資,日子總算安穩了。他還有一妻一子存活,接下來老實過日子就行。

而且,給先皇守墓,肯定沒人敢欺負他。

趙瀚把李香君叫來,讓她擬一封聖旨,發回南京讓李邦華潤色。大致內容,就是撇清跟宋氏的關系,皇室族譜已經找到了,自己不是趙匡胤兄弟的子孫。

省得民間亂七八糟編故事,看著就讓人心煩。

趙枋突然來一句:“陛下,咱老家的祖墳,需不需要修繕?”

趙瀚擺手:“修繕可以,不必刻意為之,更不能全部圍起來造祖陵。那些土地,還是留給百姓耕種吧。”

趙枋說道:“請陛下允許草民,每年回老家祭祖掃墓。陛下的祖墳,草民也會悉心打理。”

“準了。”

趙瀚又讓人取來一百兩銀子,讓趙枋在天津東郊安置家人。

趙貞蘭卻有許多話,想跟這位族兄敘舊,兩人一直聊到傍晚才完。吃晚飯時,趙貞蘭的眼睛都是紅的,顯然又因為悲傷而哭了一場。

隨即,趙貞蘭帶著丈夫,代表皇帝回老家掃墓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