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又是大災】

趙瀚的事情很多,中午跟陳文魁討論《大同律》編訂,下午召見寫了好幾封辭職信的曹學佺。

曹學佺是閩劇鼻祖之一,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的作者。。。同時,他也是欽天院天文館的館長,是《大同新歷》名義上的主編人。

歷史上的今年,清軍攻入福建,曹學佺為大明自殺殉節。

“曹卿為何欲致仕?”趙瀚問道。

曹學佺說道:“回稟陛下,臣老而朽矣,今年已七十有二。去年冬天,偶染風寒,又引發舊疾,服藥三月未見好轉,直至開春方才痊愈。臣思歸心切,想回福建老家頤養天年。”

辭職信已經寫了好幾封,趙瀚實在沒借口強留,只問道:“卿若歸鄉,何人可繼任天文館館長之職?歐洲來的那幾個,就不用再推薦了。”

曹學佺說道:“天文館博士曾異撰,當為館長之任首選。臣推薦他,非其為臣之閩人同鄉。他之天文學識,亦非館中最淵博者。但陛下若欲天文館學者,今後求新求變求真,則非此人莫屬。”

“曾異撰有何離經叛道之舉?”趙瀚笑問。

曹學佺答道:“曾異撰著有《紡綬堂集》,謂《詩》罵人罵夫罵父罵國罵天罵皇後朋友相罵兄弟九族相罵。此論或許偏頗,但可知曾異撰此人,絕非因循守舊之輩。天文館中學者,學識淵博者眾,但很難跳出傳統窠臼,或有違陛下設立天文館之初衷。”

趙瀚贊許道:“曹卿知我!”

《詩經》之所以被列為五經,只因從孔子那時候起,就被賦予了政治屬性。明明寫的是男女之情,卻被解讀為某大臣勸諫周天子,類似解釋貫穿了一整部《詩經》,尤以漢代的《詩經》研究最為離譜。

曾異撰敢說《詩經》在罵人,實屬離經叛道之輩!

就像曾異撰給開元寺鐵佛殿寫的那副對聯:古佛由來皆鐵漢,凡夫但說是金身。

這種人如果執掌天文館,確實是趙瀚所需要的。

獲得趙瀚的辭職批準,曹學佺又獻上來一份天文觀測報告:“陛下,近年南方愈發寒冷,當通告地方官員,隨時準備預防霜雪之災。”

觀測報告寫得很平實,沒有七彎八繞的術語。

特別是對長江太湖鄱陽湖洞庭湖,等幾處固定水域的觀測記錄,學者發現這幾年的冬天,水面浮冰的面積越來越大。原始的水銀氣溫計,也已經發明出來,這兩年的嚴寒天數也越來越多。

趙瀚仔細把觀測報告看完,點頭說:“天文官的先生們辛苦了,皆有獎勵。”

大明的滅亡,並不等於小冰河時期結束。

就南方而言,真正的嚴寒期,其實才剛剛開始。或者說,極度嚴寒天氣,正從北方朝著南方擴散,會一直持續到六十年後才結束。

今年是“芒德極小期”的第二年,在接下來六十年裏,太陽黑子活動近乎停止。正常情況下,25年內可觀測到幾萬次太陽黑子活動,這個數據在“芒德極小期”銳減到幾十次。

後世通過對古老冰芯的研究,顯示這種情況從崇禎十四年就開始了,正好跟明末旱災的巔峰期重合。

太陽黑子活動,跟地球天氣究竟有何關聯,這還沒有什麽讓人信服的科學定論。

但根據史料記載和科學考證,中國南方將在七年之後,迎來真正的極寒天氣。長江漢水太湖洞庭湖鄱陽湖,在最冷的時候,連續三四年的冬天結冰封凍,冬天甚至無法在長江行船!

最後一次長江封凍的記錄,是在康熙三十九年,也就是此時的54年之後,趙瀚如果還活著都82歲了。

曹學佺躬身退下,趙瀚則陷入沉默。

根本不用什麽科學觀測,是人就能切身體會,南京這兩年的冬天越來越冷。寒冬天氣,跟水旱災害,是一起朝南方轉移的,北方的情況反而有所好轉。

一番枯坐之後,趙瀚復又笑起來。康熙都能整出個盛世,難道自己會畏懼天威?

只要狠抓吏治,頻繁的天災,反而能鍛煉朝廷的執行力!

三月下旬,天文館長曹學佺致仕。因其領銜主編《大同新歷》,特加太子少保銜,以示皇帝恩遇。

隨著曹學佺的辭職歸鄉,今年的江南大旱也拉開序幕。

四月下旬,龐春來李邦華宋應星三位閣臣,帶著各部尚書緊急參見皇帝。

龐春來說道:“陛下,今年江淮江南大旱,部分州縣自開春以來,竟然是滴雨未下。地方官吏雖然組織救災,江淮江南水利也非常完備,但依舊是難以抵擋天威。請暫緩北方戰事,鞏固新占地區即可,莫要外出作戰,等明年再去收拾韃子。北方各省的移民計劃,今年也請數額減半,戶部需要調運錢糧賑災。”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