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遼東後事】(第2/3頁)

究其原因,是中國海商集體發力,商業壟斷了中國沿海的進出口貿易。

中國海商的拿貨價更低,又有本土優勢,從價格上將歐洲海商擊敗。歐洲各國的商船,如今幹脆在越南、爪哇等著,從那些地方購買中國貨物,比他們自己開船到中國進貨的成本還低。

也就四處招惹是非的法國,遭東南亞各方勢力驅逐,被迫跑去廣州高價拿貨。

侯方域順利登上軍艦,站在甲板一番觀察,隨後竟然上來兩個歐洲鬼佬。

“衛先生也去遼寧?”侯方域主動打招呼。

衛匡國說道:“一位耶穌會教友,受派來到南京,並未獲得陛下接見。但陛下允許他四處觀摩,聽聞遼東要搞大移民,在下便陪這位教友去一趟。”

侯方域看向另一個鬼佬。

衛匡國介紹說:“這位教友的漢名叫南懷仁,南京之南,懷仁守道之懷仁。”

“幸會!”侯方域拱手。

南懷仁用蹩腳的中文說:“幸會!”

南懷仁這次來中國,先是去的澳門,一共來了十多個傳教士。

澳門的教堂,由於斷了荷蘭的資金支持,全靠澳門的葡萄牙信徒供養,已經有些快開不下去了。聽說別的地方更慘,傳教士還得打工謀生,這些新來的傳教士陸續離開中國。

只有南懷仁選擇留下,畢竟地主家的傻兒子,帶夠了銀子可在中國混幾年——他爹是尼德蘭的世襲法官兼稅務官。

三人離開甲板,進了船艙閑聊。

衛匡國由於來到中國時間較短,沒有在翰林院擔任職務,但他拜了艾儒略和湯若望為師。

衛,保衛。

匡國,匡扶國家。

這個名字,要保衛匡扶的是大明……

“衛先生目前在研究什麽學問?”侯方域問道。

衛匡國回答說:“正在研究中國歷史,我打算寫一本歷史書,向歐洲介紹中國的三皇五帝到秦漢。也就是從人類誕生,到基督降世期間的東亞歷史。歐洲人對此不了解,他們應該也必須了解,中國在基督耶穌降世前就已經有輝煌文明。”

侯方域點頭贊許:“此亦有教化之功,祝君編書順利。”

衛匡國介紹說:“這位南懷仁教友,畢業於魯汶大學。天文、地理、數學、歷法、機械、哲學,各類學問皆通,他還擅長鑄造火炮。陛下雖未召見他,卻對他的學問很贊賞,因此特許他乘坐軍艦去遼東遊歷。等遊歷了遼東,他還要遊歷北方,再準備去四川。”

“竟是西方大儒,失禮,失禮!”侯方域拱手說。

南懷仁連忙拱手:“在下……中國話……學習……見諒……請。”

侯方域笑道:“不礙事的。”

軍艦兩日之後啟航,跟隨同行的,還有二十多艘商船。三分之一前往朝鮮貿易,三分之二則是前往遼東。

朝鮮已經對中國商人躺平,而且君臣樂於貿易。他們用人參和礦產,甚至是朝鮮糧食,交換來自中國的各種商品,從中獲利非常豐厚。至於朝鮮普通國民,餓死多少無所謂,只要不揭竿造反即可。

數日之後,船隊抵達旅順口,這裏因為戰後貿易迅速繁榮,而且提前移民來一批碼頭工人。

工人們也是願意的,由於缺乏勞動力,在旅順口幹活的工資,遠比在上海那邊更高。

侯方域帶著撫順縣官吏,從金州一路前往沈陽。他沿途給兩個歐洲佬介紹:“此皆我漢家疆土,被野人蠻夷竊據,而今漢人十不存一。陛下英明神武,已將蠻夷擊敗,解救出活著的漢民。就連蒙古和女真平民,也有一些獲得寬恕,能與漢人一般分田落戶。”

南懷仁的中文,一直都會聽,但不太會說。這些天一直用中文交流,已經比在上海時更流利了。

他沿途觀察情況,又問了些問題,抵達沈陽時開始寫日記:

“我跟隨中國官員,已經到了韃靼的舊都。不可一世的韃靼人,在幾年前攻破中國的首都。甚至連沈陽,這個韃靼舊都,也是從中國人手裏搶走的,現在又被中國皇帝奪回……”

“中國疆域遼闊,這個被定為遼寧的地方,比歐洲許多國家還大,而且氣候也類似北歐。這裏的中國人,被韃靼殺戮太多,中國皇帝決定移民。明年的移民數額,卻定在六萬人。這可不是六萬軍隊行軍,而是六萬人的家庭。需要安置土地,需要給他們種子和耕牛,甚至中國皇帝還提供過冬的衣物。我想,歐洲沒有哪位君主可以做到。”

“更可怕的是,這種規模的移民,已經在別的省份多次進行。明年移民的六萬人,只是抵達遼東。同時還向陜西移民十萬,向河北移民十萬……不可想象的移民規模。”

“教皇陛下禁止中國信徒祭祖拜孔,我認為是有欠考慮的。中國有著自己的傳統,他們有自己的信仰。基督教必須遵循這種傳統風俗,否則很難展開傳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