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教育開支】(第2/2頁)

柳如是說:“翰林院裏沒有,欽天院裏多得很。”

“娘娘怎不回翰林院做事?”田秀英問道。

柳如是說:“孩子太小,著實走不開。還得避嫌不是?翰林院裏全是男人。”

田秀英笑道:“能嫁與陛下為妃,娘娘著實好福氣。南京的規矩少,北京的規矩可多了。”

“北京皇宮有甚規矩?”柳如是好奇問。

田秀英說道:“皇後見了皇帝,當自稱妾。妃子見了皇帝,當自稱女兒。在這南京,後妃見了皇帝,竟還能自稱我,豈不快哉許多?”

柳如是大為驚訝:“自稱女兒,乃民間買賣婢女陋習,竟傳到了北京皇宮,妃子也得如此自稱?”

田秀英欲言又止:“算了,死者為大,不便多說。唉,江山鼎革,什麽恩怨都過去了。”

田秀英不便多說,柳如是也不便多問。

讓妃子自稱女兒,是周皇後故意打壓,視田妃、袁妃為婢女。

崇禎的後宮,也不怎麽消停啊。

等南京紫禁城修繕完畢,趙瀚搬進去之後,他的後宮估計也不會現在這般和諧。

當然,趙瀚現在忙著處理耶教問題,還不會去想後宮的事情。

“既然跟羅馬教廷斷了關系,你們的章程也該改改了,”趙瀚說道,“朕聞西方有新教,還有甚東正教。閣下又在中國發現景教碑,不如今後就叫景教吧。”

艾儒略沒想到中國皇帝得寸進尺,只得辯解:“陛下,此次只是違背教皇命令,中國耶穌會並未與教廷決裂。以教皇之開明,說不定還有回旋余地。”

趙瀚也不強迫:“那你就等著吧。”

教皇烏爾班八世確實開明,但掌控欲也極強。而且,這貨任人唯親、大興土木,把教廷財政搞得極為窘迫,放在中國可以被稱為“昏君”。

他跟法國權臣黎塞留是死敵,卻結成數十年的牢固同盟,正在打算把詹森教派打為異端。這種手段強硬又利益至上的家夥,會允許中國傳教士不聽話?

趙瀚能夠想象教皇的反應,一兩年之後,必定委培新的傳教士,前來中國接替管理職位。

到時候,艾儒略這些人,就得捏著鼻子徹底投靠趙瀚。甚至是改耶穌會(中國教區)為景教,直接跟教廷劃清界限,無非是另一種新教而已。

對《聖經》的解讀也要改,必須符合大同理論,必須跟儒家經典融合。

既然艾儒略還抱有幻想,那就讓他先幻想吧,也就兩三年的事情。

揮手讓傳教士們退下,趙瀚繼續批閱奏章。

禮部的一份奏章,讓趙瀚眉頭緊皺。

卻是廬陵、吉水、安福三縣,上報說教育開支太大。這三縣是趙瀚的初始地盤,由於生活日漸好轉,早就出現新生嬰兒潮。

趙瀚起事之後出生的嬰兒,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齡。隨著大量孩童入學,三縣的教育開支猛增,已經快要撐不住了,請求適當的收取一些學費,並且請求取消免費午餐制度。

免費午餐,是當初用來吸引孩童入學的。

內閣對此的批復是:取消免費午餐,對小學生收取書本費。學生亦可自行購買舊書,或者幾人共用一書。

初始三縣一直在往外移民,否則教育開支問題,早就已經爆發出來了。

但十年二十年之後,隨著北方人口充實,南方的人口也越來越多,到時候免費教育肯定搞不下去。雖然也可往海外移民,但海外創業艱辛,肯定只移民青壯男女,不可能把孩子也移民出去。

趙瀚雖然頗不情願,但還是拿起朱筆,在內閣的批復後面,慢慢寫上一個“可”字。

想了想,又添加幾句:取消學餐,收取書費,當循序漸進。今年行於三縣,明年行於江西。三年之內,長江以南照此辦理,復漸推行於長江以北。新占之地,百姓窮困,五年之內,皆用舊法。

趙瀚起身來回走動,又坐下去添加筆墨:切不可強收書費,以免被貪官、書商所乘。

書籍很值錢,出不起書本費的家庭,完全可以幾個孩童共用一書。又或者,請來村裏識字的,花錢抄書也比印刷品便宜,反正小學課本裏的內容不多。

那些山區就更慘,許多學校就是破廟。一個老師,囫圇教授全部科目,有些學校書本不齊,有些學校還在用老教材,學生的筆墨完全靠家長自制。小學讀完只能識字而已,書法根本沒正經練過,山區孩童依舊沒有出路。

沒法超越時代,趙瀚能做的只有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