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義軍】(第2/2頁)

“韃子有個屁的良心!”吳康華喊道。

馬進忠又說:“韃子那邊不留頭發,北京周邊的州縣,老百姓的頭發都給剃了,只留後腦勺的一小根辮子。那辮子細得很,筷子那般粗,跟老鼠尾巴差不多。若是讓韃子得了天下,漢人都得剃發留辮子。”

“去他娘的!”張粹大罵。

李青山怒道:“爹娘生的頭發,可不是拿給韃子剃的!”

鄭沛然突然補一句謠言:“北京的漢民,若是嫁姑娘娶媳婦,都得去韃子官那裏蓋印,姑娘先送給韃子官過目。韃子官要是看上了,須得韃子官先洞房,然後再放回去成親。”

“老子日他韃子祖宗!”蔡乃憨破口大罵。

其余首領,也被這話氣得怒不可遏。

細作嘛,瘋狂往敵人身上潑臟水便是,類似謠言正在山東、河南四處傳播。

一番怒罵之後,鄭沛然說道:“左良玉降清,費將軍不會坐視不理,此刻想來已經從徐州出兵。各位好漢,我等今日在梁山聚義,自是要幫著費將軍殺韃子。且約法三章,第一,不得燒殺搶掠百姓;第二,不得奸辱婦女;第三,須得聽馬將軍號令!願意起義的,就過來歃血為盟!”

眾人紛紛加入,歷史上,他們跟滿清打了十年,其中有一半首領戰死或犧牲。

條件簡陋,大家撮土為香,在梁山盟誓聚義。

馬進忠麾下士兵最多,有六千多人。其余首領,有些四五千,有些一兩千,人數最少的只有幾百。

對外宣稱漢家軍,總兵力三萬多,拖家帶口的,算上家屬能有七八萬。

他們不敢打運河沿岸的大城,起義之後,先去攻擊鄆城縣。

鄆城守將叫做曹興,是張應元的部將。

張應元此人,先是跟著賀人龍混,又跟著楊嗣昌混。如今跟著左良玉混,主要地盤為東平州,也算一個山東小軍閥。

鄆城的軍隊,都被張應元調走了,曹興手裏只有八百人。

“漢家軍”至此,當天紮營過夜,一番軍事會議,第二天開始攻城。

鄭沛然正打算派人勸降,馬進忠也決定先填平護城河。

李青山卻振臂一呼:“殺韃子啊!”

數萬人就這樣陸續沖出,把鄭沛然和馬進忠給搞愣了。

昨晚不是說好了怎麽打嗎?

特別是薛正祿麾下的漕軍,一個個跳進護城河,直接遊到對面攻城。

問題是,你們的攻城器械呢?連簡易木梯都沒有!

鄆城守將曹興,也看得一頭霧水,他正準備派人出城探聽。若對面是大同軍,那就直接獻城投降,可城外的軍隊根本就不給機會。

“當當當當!”

馬進忠讓人瘋狂敲鑼,鳴金收兵,想把那些首領給叫回來。

雙方互相折騰好半天,諸多首領攻不進去,只得又帶人跑回護城河外。

曹興送了一口氣,派人出城詢問,得知是歸附大同軍的義兵,立即打開城門迎接。但每個首領,只能帶200人進城,害怕人多了又鬧瘟疫。

鄆城縣的瘟疫已經漸消,防治方法叫做“群體免疫”。

只一年多時間,4.5萬人的鄆城,如今死得僅剩下6000余。

鄭沛然進城拱手說:“將軍歸附漢家,氣節可嘆!”

曹興拱手還禮:“哪裏哪裏,我只是不想剃發留辮子。”

不想剃發,只是借口。

真正的原因,是左良玉降清能得好處,張應元降清也有好處。可曹興只是左良玉的部將的部將,聚兵打仗都不帶他,只留800人駐守鄆城,能有什麽好處可言?

反正此地距離徐州不遠,只要堅守一些時日,大同軍肯定能殺過來。

那就直接投降大同軍唄,曹興的腦子不傻,知道怎樣更劃算。

這種情況,在山東多地發生。

左良玉留下來守城的部隊,與山東四處興起的義軍聯合。大部分都人數不多,也沒啥戰鬥力可言,卻把洪承疇、多鐸、左良玉搞得焦頭爛額。

他們正在前線跟費如鶴、張鐵牛打仗,後方竟然遍地起火。

有的縣城,雖然沒出現義軍,士紳卻找到左良玉的留守部隊,說服守將直接改旗易幟。

稍微偏遠的縣城,只留守了百余士卒,幹脆是一群舉人秀才起事,帶著城市居民把守軍給趕跑。

甚至是左良玉任命的知縣,帶著衙役宣布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