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士紳組團】

吉水縣城,在贛江東岸,但其菁華之地卻在西岸。

李邦華坐船從縣城外駛過,看到城樓上已有許多士卒,顯然吉水知縣募集了鄉勇守城。

“還好,還好,反賊沒有攻城。”知縣馮章滿臉驚懼,目送賊船離去,渾身癱軟著坐下。

一個儒士說:“吉水完了。”

“須得殺回來才行。”另一個儒士握拳道。

這兩人是族兄弟,一個叫周瑞豹,一個叫周瑞旭。

周瑞豹去年還在四川做知縣,由於當地連年大旱,他帶領百姓修築塘堰,又挖井取水以緩解旱情。糧食都拿去賑災了,自然無法上交賦稅,因此被罷官滾回老家。

周瑞旭以前是在浙江做知縣,由於政績卓著,受到崇禎褒獎,連升四級為文選司郎中。當然,他的業師和同窗幫助很大,否則這個升遷也太離譜了。可惜屁股還沒坐熱,突然接到噩耗,連忙趕回老家奔喪。

兄弟倆得知廬陵賊情,結伴前來拜見吉水知縣,串聯本縣士紳募集鄉勇。

剛開始,吉水縣的士紳還在觀望。可到了夏收時節,大半個廬陵縣暴動,把隔壁吉水縣的士紳都嚇壞了。

如今,他們已募集鄉勇一千余人。

參與募兵的鄉紳,皆帶著銀子和糧食,舉家搬到縣城居住,村裏只留少數族人和家奴。

“長度兄,得趕緊聯絡巡撫剿賊!”說話之人,名叫李淳安,大理寺丞李日宣之子,同時也是李邦華的族侄孫。

周瑞旭憂慮道:“李巡撫正在都昌剿賊,恐怕要等到開春才能南下。”

旁邊還有個士子叫李穆生,吏部文選司主事李元鼎之子,同樣也是李邦華的族侄孫。

這裏的士子有一大堆,給事中羅萬爵的兒子,知府施逢元的哥哥,諸如此類。還有從廬陵縣逃來的,比如給事中胡一龍的兄弟等等,有家人在朝做官的可不會輕易妥協。

他們帶著一千多鄉勇,用自家的糧食養著,憑借贛江之險死守吉水縣城。

直至傍晚,反賊還沒來攻城,眾人終於散去,留下部分士卒輪值警戒。

第二天傳來消息,反賊正在掃蕩村鎮,而領頭之人正是——李邦華!

眾人盡皆默然無語,李邦華居然從賊,實在太難以想象了,他們之前都以為是假消息。

當著李家兄弟的面,諸多士紳不好明言,私底下聚到一起,卻把李邦華的祖宗十八代罵個幹凈。

李穆生悄悄找到李淳安:“兄長,叔祖做了反賊大官,要不咱們也去從賊吧。”

“混賬!”

李淳安破口大罵:“你的父親,我的父親,皆為朝廷命官。咱們若從賊,父親都要下獄,你這是要做不忠不孝之輩!”

李穆生苦著臉說:“咱們若不回鄉,田產就全被反賊給分了。”

“分田又如何?”李淳安冷笑,“錢糧都已帶出來,只要朝中有人,還怕今後沒有土地?”

李穆生嘆息說:“反賊兇悍,我怕巡撫也不能剿滅,到時候又如何是好?”

李淳安呵斥道:“莫要再胡言,趙賊還能奪了江山不成?”

李穆生默然不語,他家的田產最多,那可是上萬畝地,是幾代人攢下來的!

……

谷村,李家。

“跪下!”

李廷諫氣得渾身發抖,用拐杖指著兒子大吼。

李邦華老老實實跪地,對屬下說道:“你們去做事,先分我家的田,若有人阻攔就捆起來。”

李廷諫都聽傻了,一臉震驚道:“你這逆賊,是不是被灌迷魂湯了?從賊也就罷了,竟然還帶著反賊來分自家的地!”

李邦華嘆息說:“父親可還記得,祖母是如何下葬的?”

“那時家貧,一切從簡,”李廷諫嘆息道,“兒孫無能,只能讓長輩裹著稻草,躲避村鄰偷偷下葬。但你富貴之後,又選了風水寶地,為長輩風風光光移葬一回,也算對得起列祖列宗。”

李邦華又問道:“父親可還記得,當年家裏只剩幾畝地?而今卻有千余畝。”

李廷諫說道:“你做恁大官,家中只有千畝地,已經是極為清廉了。”

李邦華跪直了質問:“父親可知,天下有多少士子,天下有多少百姓,長輩過世只能潦草下葬,整日辛勞卻食不果腹?父親可知,北方數省,又有多少百姓,死了非但不能下葬,還要被人分了吃肉!”

“關我何事!”李廷諫怒吼。

李邦華語氣放緩:“父親,孩兒肚子裏的文章,都是當年你教的。何為仁?何為義?”

李廷諫怒斥道:“何為忠,何為孝!”

李邦華苦笑道:“孩兒何曾不忠?可這忠得有甚用!孩兒巡撫天津,當時天津新軍,才組建幾年而已,卻已爛得一塌糊塗。孩兒得罪權貴無數,整頓天津新軍,使其為北直諸鎮之模範。可孩兒崇禎元年起復,回京途中路過天津,短短幾年時間,天津新軍又是戰力全無,士卒逃亡得只剩三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