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徹底解決土地兼並問題

西伯行省到底有多少地呢?

如果按後世的計量單位,西伯行省足有一千多萬平方公裏!

而一平方公裏大致就是一千五百畝。

也就是說,西伯行省足有兩百多億畝地!

雖然這其中山林占了一大半,平原也有一百億畝左右。

如果平原全部開墾成耕地,那招來一億人都沒有問題,就算平原只有一半開發成耕地,留下一半作為放牧的草原,那也能招來五六千萬老百姓。

至於山林,其實也挺有吸引力的。

畢竟,山林裏全是木材,只要合理采伐,邊砍邊種,那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這麽算起來,招募七八千萬老百姓過來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如果真能招來七八千萬老百姓,開發西伯行省自然也不成問題。

問題就是,大明本土這會兒才一億多人口,而且還有好幾千萬人散布到海外各行省乃至各個屬國去了,剩下的估計也就七八千萬人口了。

難道把大明本土的老百姓全招過來開發西伯行省?

這個明顯是不現實的,別說全招過來,哪怕招過來一半大明本土都會出大問題。

那麽,怎麽辦呢?

泰昌和袁可立一合計,又有點犯難了。

如果只招一兩千萬人過來,這邊還是開發不起來,如果招多了,大明本土發展又會出大問題。

至於海外行省的人,東南承宣布政使司和南洋承宣布政使司這次都已經抽調大量人口出來了,而且不是東南營和南洋營將士的家卷朝廷也不可能獎勵他們。

而莫臥兒帝國人口雖多卻不能慣著,給人家獎勵土地、牛羊、馬匹那更是不可能的。

這商量來商量去,貌似又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大明本土的老百姓他們是有辦法招過來了,但還不能招太多,其他海外行省的老百姓還不能白白給人家獎勵。

他們這麽聲勢浩大的招人,最終也就能招來一兩千萬人,西伯行省還是開發不起來。

這又有什麽意義呢?

袁可立皺眉沉思了一陣,突然間靈機一動道:“皇上,我們其實還可以在秀才、舉人、進士身上做點文章。”

呃,把讀書人也招過來嗎?

人家就是讀書的,你叫人家來種地放牧?

可能嗎?

泰昌頗為不解道:“禮卿,秀才、舉人、進士身上有什麽文章可做?”

袁可立連忙解釋道:“朝廷原來不是有規定,秀才功名者名下可以有八十畝免稅的耕地,舉人功名者名下可以有四百畝免稅的耕地,進士功名者名下可以有兩千畝免稅的耕地。

這原本是鼓勵讀書人上進,拼命去考取功名的。

不過,這會兒卻給朝廷帶來了一定的負擔。

畢竟,現在進士的錄取名額都變成每屆三千多了,平均下來就是每年一千多。

也就是說,每年光是這新科進士名下就會多出兩百多萬畝免稅的耕地來,舉人數量那更是不得了,估計一年最少也要多出三四百萬畝免稅的地來。

還有秀才,免稅的地雖然不多,頂不住秀才越來越多啊,每年新晉的秀才估計最少也要多出五六百萬畝免稅的地來。

這麽算起來,大明本土一年就會多出一千多萬畝免稅的地來。

雖說這些人過世之後免稅的地會取消,但是,大明本土的耕地也經不住秀才、舉人和進士數量這麽迅勐的增長啊!

大明本土才多少耕地?

歷年來的統計都沒有超過十億畝。

這麽算起來,百年之後,大明本土的耕地幾乎就全免稅了!

皇上,這個問題我們也得解決啊。

這邊不是地多嗎?

我們完全可以把秀才、舉人和進士的免稅之地全部劃分到這邊來啊!”

呃,這個問題的確是忽略了!

泰昌聞言,不由滿臉凝重之色。

袁可立說的還只是免稅的額度。

這壓根就不是主要問題。

歷史上大明為什麽會滅亡?

土地兼並嚴重就是一個主要原因。

大明大部分耕地都被皇室宗親、權臣太監和讀書人給兼並了,老百姓沒了土地,沒了活路,才會造反啊!

現在,皇室宗親的問題是被他解決了。

所有藩王的封地不是被他給削了,就是被他給置換到海外行省去了,大明本土已經沒有皇室宗親的封地了。

如果讀書人再把大部分土地一占,他不是白忙活一場嗎?

這樣下去,不用百年,恐怕五十年就會出大問題。

想到這裏,泰昌不由鄭重的點頭道:“嗯,禮卿,你這個提的很好,朕的確把這個問題給忽略了。

如果這麽發展下去,大明本土遲早要出大問題。

我們必須把所有讀書人免稅的地全部劃到這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