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貨幣戰爭(第2/3頁)

至於平民,他們兜裏本來就只有那麽點銅幣,換成大明的銅幣和用自己國家的銅幣那就沒多大區別,只要銅幣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就行,他們根本就不會去想什麽貨幣的問題。

更何況,大明西洋商號對他們還相當的不錯,從修建商業街到搬運各種貨物,人家請的都是本地的平民,而且工錢開得還相當的高,幹上一個月那就是半磅銀子。

半磅銀子足以在大明西洋商號買一千多磅的糧食,他們養活一家人都沒有問題了。

更令他們興奮不已的是,大明西洋商號還給他們謀了個大福利。

那就是免費送他們報紙,讓他們自己拿去售賣。

至於這個報紙的售價,那是相當的便宜。

比如在倫敦,報紙的售價就是四分之一便士一份。

四分之一便士是多少錢呢。

按英國的貨幣體系,一英鎊等於二十先令,一先令等於二十便士,而一英鎊這會兒就是一磅銀子。

這麽算起來一便士就相當於二十五文左右。

英國的銅幣總共有三種,一便士的,半便士的,四分之一便士的。

沒辦法,英國最小的貨幣單位就是四分之一便士,所以,大明西洋商號只能給《世界報》的定價四分之一便士。

四分之一便士那就是六文錢,英國人會買嗎?

這個應該不用擔心,因為這會兒歐陸的物價高得出奇。

比如說糧食,大明西洋商號在北美的收購價是一兩銀子五石,而這邊的糧食售價基本上是一兩銀子一石。

沒辦法,這些殖民強盜掠奪的金銀太多了。

他們是瘋狂掠奪了相當於他們原來金銀銅儲備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金銀銅,而他們產出的糧食和其他東西並沒有顯著的增加,所以這會兒歐陸的錢根本就不值錢。

大明西洋商號之所以把糧食定價一兩銀子兩石,那只是為了搶占市場,讓這邊本來就不多的幾個出產糧食的國家破產,縮減產量。

其他東西就不一樣了,就好比普通的瓷碟子。

這東西在大明本土就不值錢,就算做得最好的,專供外貿生意的,一擔的進價也就二十兩。

而且這會兒大明朝廷也下了詳細的規定,一擔那就是兩百個。

也就是說,他們進購的瓷碟子就是一兩銀子十個。

大明西洋商號在歐陸這邊定下的售價卻是一兩銀子一個!

這就是大明本土十倍的價格,問題,這邊的貴族好商人那都是搶著買。

他們認為便宜啊!

以前這麽精美的碟子二兩銀子一個那還要運氣好才能買到呢。

也就是說,金銀銅幣在歐陸的購買力還不到大明的十分之一。

這其實就是一種變向的通貨膨脹。

歐陸物價之所以這麽高,並不是因為他們發行的貨幣太多了,而是因為他們掠奪的金銀銅太多了。

他們掠奪來的金銀銅最起碼是他們原有的百倍都不止,而他們的生產力卻沒有明顯的提高,糧食和貨物還是那麽多,這物價自然是高得出奇,比大明高二三十倍那都正常。

至於奢侈品,那更是高一百倍都不止。

因為他們掠奪來的金銀大多都集中在貴族手裏,而貴族那就不把錢當錢花。

如果按平均的購買力來計算,這會兒英國一便士的購買力其實還不如大明的一文錢。

也就是說,一張《世界報》實際售價才相當於四分之一文左右,這邊哪怕是平民都買得起。

這些報紙大明西洋商號是不收人家平民一文錢,但是,他們卻對售賣報紙的人進行了嚴格的篩選。

他們明裏暗裏都放出話了,售賣《世界報》的那必須是給他們幹過活的,而且跟他們關系相當好的。

這一下,倫敦的平民自然是拼命的巴結他們,對他們好得不得了。

因為人家都說了,報紙是免費送給他們去賣的,而且,每天最少送一百份,只要售賣的快,每個人一天最多能領三百份!

一百份那是多少錢,四分之一便士一份,一百份就是二十五便士,相當於一先令多,也就是說,他們每天哪怕只能賣出去一百份,一個月下來也能賺到將近兩英鎊!

兩英鎊足以在大明西洋商號購買六千多磅的糧食啊!

如果他們一天能賣掉三百份,一個月那就是六英鎊的收入,那一家人天天大魚大肉的錢都夠了,因為大明西洋商號的魚肉和家禽、牛羊什麽的也便宜得很啊!

結果就是,光是前來應聘賣報的倫敦平民就有幾萬,而且,他們一個個都把大明西洋商號的掌櫃當爹娘一樣的尊敬。

大明西洋商號的掌櫃只能篩選了一下,一家人裏面取一個最強壯的又或是最漂亮的,勉強將人壓縮到了一萬,並且規定,每家一天就能領兩百份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