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第2/3頁)

陳家五個孩子,大郎三兄弟敬畏公爹,婉宜一直都很喜歡的。

華陽特別能理解婉宜,因為她們這些女孩子,都只領教過公爹溫和的一面。

至於公爹此時口述的新政,便是上輩子元祐三年推行的一條鞭法,將加諸於民的各項田賦、徭役合並成一項征收。賦役統一,由地方官府直接辦理,既能避免各級官吏巧立名目剝削百姓,又杜絕了裏正、糧長侵蝕分款之弊。

這條新政是公爹主張推行的,可惜當年八月公爹病逝,並未看到新法的成效——元祐三年國庫的盈余,竟高達四百萬兩白銀!

盡管如此,因為公爹獲罪,公爹推行的新政也全部廢除了。

華陽幽怨地看向弟弟。

元祐帝正認真地聆聽,時不時點點頭。

然而陳廷鑒的話音剛剛落下,昂首挺胸站在一旁的何清賢突然發出一聲絲毫不加掩飾的嘲笑。

陳廷鑒眉峰一挑。

後面三位閣老互相瞅瞅,繼續裝啞巴。

元祐帝看向何清賢:“何閣老可是覺得先生的稅改有何不妥?”

何清賢:“不是有何不妥,是完全不妥!”

元祐帝早就習慣了,笑道:“還請閣老賜教。”

何清賢轉向陳廷鑒,問他:“今年的清丈,查出四百多萬頃瞞報的田地,但這部分田地的大頭仍然在藩王宗親、官紳手中,宗親的地一律免征賦稅,官紳也各有大量免征額,也就地主豪強那點瞞報的田地能夠給朝廷加稅,卻無異於杯水車薪。”

“也就是說,你這改革,仍然只盯著百姓手裏那些地,那些注定會被宗親、官紳繼續兼並的田地。地越來越少,你就是一條鞭子打走了官員們貪汙克扣的部分,朝廷征收上來的賦稅仍然是百姓們的血汗錢,改變不了百姓越來越窮的事實,百姓苦,朝廷靠近年盤剝的銀子能穩十年二十年,一旦百姓活不下去了,還是要出大亂子!”

陳廷鑒:“百姓的地確實數量不變,可稅改減少了他們的賦稅,他們只會過得比現在好,哪裏就活不下去了?”

何清賢:“哪裏減少了?以前他們種地可以繳糧,現在你讓他們統統折算成銀子,百姓賺一個銅錢都難,手裏哪來的銀子?有錢人用銀子換銅錢,一兩銀可以兌換一千二三百銅錢,反過來,百姓得拿一千二三百銅錢去換一兩白銀!朝廷收了銀子是美了,百姓多掏的兩三百銅錢算誰的?”

陳廷鑒:“百姓可以直接拿糧食去換銀子。”

何清賢極盡諷刺地笑了幾聲:“無奸不商,我今日就能告訴你,你這新法一出,待到秋收百姓販糧,糧商的收購價一定會比平時低至少兩三成!陳閣老啊陳閣老,你的確為充盈國庫費盡了心思,可你太懶太奸,你不敢得罪那些有田有銀的,便只敢吸百姓的心血!”

陳廷鑒臉色鐵青。

華陽緊張得都快無法呼吸了,何清賢怎麽敢如此中傷公爹,一點情面都不留!

元祐帝同樣找不到話。

戚太後提醒道:“何閣老不可無禮,有不同政見可以商量討論,怎可言語傷人?”

何清賢看向戚太後,再看看元祐帝,腰杆挺得筆直:“臣絕非故意傷他,只是看不慣他明明有其他更有益於朝廷百姓的辦法,卻因懼怕得罪天下官紳而不敢用!”

戚太後:“何閣老有何高見?”

何清賢拿出一封奏疏。

曹禮躬著腰將奏疏呈遞給元祐帝。

元祐帝還沒翻開,何清賢突然一手指天:“天下田地,盡半數都在藩王宗親手中,剩下五成,官紳占地兩成,數千萬百姓只占三成!宗親越來越多,會從百姓那邊搶奪更多田地,官紳越來越貪,他們欺軟怕硬,也會挖空心思盤剝百姓,若朝廷再不想辦法解決這兩顆巨瘤毒瘤,百姓活不下去時,便是水湧覆舟之日!”

此話如雷鳴炸裂,轟得大殿之內鴉雀無聲,連呼吸聲都要沒了。

華陽不得不倚靠在門柱上,全身竟然隱隱發抖。

最後,還是陳廷鑒心平氣和地問:“何閣老又有什麽護國良策?”

何清賢:“第一,藩王宗親,除了朝廷賞賜的祿田、自己開墾的荒田,凡是從百姓手中掠奪的田地,一概歸還百姓,也不可再以任何方式從百姓手中置辦田地,杜絕兼並源頭。第二,全國徹查貪官惡霸,按照律法嚴懲,只要天下無一官員敢貪,自能民安國泰。”

陳廷鑒:“宗親也是人,是人便可真金白銀交易,朝廷憑什麽禁止他們置辦田地?你這法子根本不能服眾。”

何清賢:“那就嚴查,太祖冊封藩王可不是為了讓他們魚肉百姓,各地藩王皆有為惡之舉,朝廷總是輕拿輕放,受苦的還是百姓。”

陳廷鑒:“查查查,你就知道查!派誰去查?朝廷又有多少你這樣的大清官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