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2頁)

第二天一早,陳敬宗又騎著他那匹養了八年的坐騎去衛所了。

華陽吃過早飯後,叫來吳潤,要他去馬市上看看有沒有出彩的好馬。

能夠帶到京城販賣的良駒基本都是蒙古馬,而蒙古馬也有優劣之分,像那種幾年難得一見的好馬,馬販子一早就給京城的豪門大戶送消息了,然後再被早早買走,剩下的縱使依然算得上名駒,卻滿足不了華陽送禮的要求。

吳潤又是最了解長公主眼光的人,在外面跑了一圈,回來復命:“長公主,馬市暫且沒有叫人眼前一亮的名駒,不過奴婢跟那些馬販子打了招呼,讓他們再有新馬過來,先給咱們府上遞消息。”

縱使京官遍地走,在皇宮外面,也沒有哪一家的威望能壓過華陽的長公主府。

華陽:“大概要等多久?”

吳潤:“中秋前可能會有一批新馬運送過來。”

算算日子,也就還有一個來月可等。

華陽叫吳潤留意著,她暫且放下了買馬的事。

到了八月初一,華陽照舊進宮給母後請安。

戚太後見女兒氣色紅潤,知道女兒在宮外過得比在宮裏還逍遙自在,可畢竟都成親快五年了,戚太後真怕女兒逍遙太過,惹得駙馬誤會女兒心裏沒他,白白疏遠了夫妻情分。

“都二十二了,該要孩子了。”戚太後柔聲勸道。

戚太後是個嚴厲的母後,上輩子華陽也不敢違背母後,這輩子她卻沒那麽敬畏,嘟嘴道:“您再催我,以後我不進宮了。”

戚太後:……

“娘是為了你好。”

“我那麽說也是為了您好,免得下次我還不聽您的話,您又要生氣。”

戚太後覺得,女兒的歪理越來越多了,只是女兒小時候她可以讓嬤嬤盯著女兒認真學禮儀,現在卻沒有辦法幹涉女兒與駙馬的房裏事。

母女倆僵持之際,元祐帝到了。

弟弟行完禮,華陽便找個借口帶走弟弟,姐弟倆換個地方說話。

“姐姐惹母後不高興了?”元祐帝還是很會察言觀色的,尤其是母後的臉色。

華陽在涼亭裏落座,叫曹禮、朝雲等人退到外面,她才跟弟弟說貼己話:“母後催我生孩子呢,我不高興。”

元祐帝的目光飛快掃過姐姐的小腹,耳垂微紅。

華陽倒不是故意跟弟弟說這個,她是拐著彎誇陳敬宗與陳家:“別人家都是公婆或丈夫著急子嗣問題,我倒好,夫家不急,親娘反倒是最急的。”

元祐帝天天被母後、大臣們灌輸各種禮法教條,倒是明白母後的意思:“母後是怕姐姐一直懷不上,被百姓詬病。”

華陽:“怎麽,你也站在母後那邊?”

她挑起纖細的眉峰,一副元祐帝敢點頭,她就要發作的姿態。

元祐帝可不敢得罪姐姐,姐姐只是生氣還好,萬一姐姐以為家裏人都不幫她,姐姐該難過了。

元祐帝忙道:“我當然支持姐姐,姐姐想什麽時候生就什麽時候生,誰敢背後議論姐姐,我叫錦衣衛抓他。”

華陽笑了:“你有這份心姐姐就知足了,可不用驚動錦衣衛。”

揭過此事,姐弟倆開始分享過去一個月宮裏宮外的一些新鮮事。

華陽提到了她與陳敬宗的弘福寺之行:“算他運氣好,真的去了,不然我要罰他在弘福寺剃度。”

元祐帝深深地替陳敬宗捏了一把汗,那麽大的雨,換成他大概是不會出門的,也幸好陳敬宗憨厚老實,又看重姐姐,才保住了他的頭發。

華陽說完,輪到元祐帝了,讀書觀政都很沉悶,他覺得姐姐不會高興聽那些,便也專挑有趣的折子說,譬如某個地方官因為縱容小妾欺淩正室,被同樣為官的嶽父狠狠參了一道折子。

“對了,韃靼那邊給朝廷進貢良馬的使臣已經過了薊州,再過幾天就到京城了,駙馬英武非凡,我準備從這次的貢馬裏挑一匹賞賜給他。”

華陽心中一動,韃靼那邊盛產名馬,但馬乃軍需,馬販子想要把草原上的馬運到中原來賣,都要先經過韃靼官員的遴選,馬匹的數量與品級都有限制,可以說,馬販子手裏那些被他們誇得天花亂墜的“千裏馬”,放在草原也許只是中等偏上的貨色。

韃靼給朝廷進貢又不一樣,五百匹駿馬,怎麽也得有幾匹最頂尖的寶馬,才不會損了韃靼汗的顏面。

“無緣無故的,為何要賞他?”華陽不甚在意地問。

元祐帝:“他是我姐夫,他待姐姐好,我賞他一匹馬算什麽。”

華陽:“行吧,回頭我就跟母後說,這是我特意從你這裏給駙馬討的賞賜,免得她總懷疑我欺負駙馬,還有你賞賜駙馬的時候,也要透露我的功勞,讓他領我的情。”

元祐帝:……

姐姐待駙馬還真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