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3頁)

華陽點點頭,表示了解了,再看向淩汝成。

淩汝成道:“叛軍要進武邑縣,必先經過武邑南面的虎耳山,明早我們可啟程前往虎耳山,扮作真定府守軍埋伏在此,等趙將軍、黃將軍將叛軍引過來,我們先挫挫叛軍的銳氣。此戰結束,叛軍必然會在那一帶安營休整,次日我們十萬大軍再護衛長公主與豫王和談。”

華陽笑道:“淩帥此計甚妥。”

在這邊的營地休整一晚,翌日早上,淩、黃兩位將軍早已不見,淩汝成也親自帶領兩萬兵馬,前往虎耳山埋伏。

華陽站在自己的營帳外,看到陳敬宗也在這次出兵之列。

他很忙,只有上馬要出發的時候,才遠遠地朝她這邊望過來。

清晨的陽光從他身後投射過來,那麽耀眼,導致華陽都看不清陳敬宗的臉,倒是瞧見他笑了,露出一口白牙。

隨後,他策馬離去。

等兩萬兵馬都跑遠了,華陽剛要折回帳內,忽見表哥戚瑾朝這邊走來。

華陽朝他笑了笑。

戚瑾停在她三步之外。

說來可笑,先帝駕崩這麽久,他竟然還沒有機會單獨跟她說一聲節哀,如今她仿佛已經不再悲傷,戚瑾再提節哀,反而會勾起她的悲緒。

“駙馬第一次出征,表妹是不是很擔心?”戚瑾以表哥的身份關心道。

華陽:“還好,有淩帥在呢。”

她語氣輕松,臉上也不見憂容。

戚瑾失笑道:“我還想安慰表妹幾句,竟然又是白準備了。”

華陽掃視一圈兵營,勸道:“表哥快去忙吧,我沒事的。”

戚瑾點點頭,轉身走了。

朝雲朝月都沒有多想,只有吳潤多看了幾眼戚瑾的背影,他記得,公主才十三四歲的時候,戚瑾也還是少年郎,少年慕艾,戚瑾看公主的眼神,多少都泄露了情意出來。不過太後娘娘顯然不支持這門婚事,沒多久戚瑾就定下婚事,打那之後,戚瑾與公主見面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

如今戚瑾家有賢妻,公主也有了駙馬,少年時的情思,應該斷了吧?

營帳之內,華陽拿出出發前母後隨著懿旨一起給她的書信,上面是和談可能會用到的應對之辭。

這種場面話,母後肯定比華陽更擅長。

華陽早已背熟,不過她也設想了幾種情況,並暗暗地準備了一些對策。

每天華陽都會在腦海裏過幾遍,免得在大軍之前失了皇家的威嚴。

只是,今日她尚能冷靜地準備這些,到了第二日,知道陳敬宗等人會在虎耳山遇到豫王的叛軍,華陽的心就靜不下來了。

兩輩子的戰場已經發生了變化,她不記得上輩子有沒有虎耳山一役。

戰場不是演武場,刀箭無眼,淩帥再厲害,現在都是以少對多,陳敬宗會不會出事?

人能控制自己的呼吸,憋到憋不住的時候為止,卻很難控制那些紛雜的思緒。

明知道不吉利,短短的一會兒功夫,華陽已經猜測了陳敬宗的好幾種死法,或是不小心從山頭上跌落下去,或是被下面叛軍裏的弓箭手射中胸口,或是他跑下去與叛軍短兵相接,挨了幾刀……

“公主是不是在擔心駙馬?”吳潤忽然問。

兩人差了十幾歲,可以說華陽是吳潤親眼看著親手照顧長大的,所以華陽也把他當半個長輩。對上吳潤洞察一切的視線,華陽淡笑道:“也不是很擔心,只是他畢竟是第一次上戰場,我這心裏就有些不踏實。”

吳潤:“此乃人之常情,就算奴婢列舉無數條理由叫您放心,您也還會惦記駙馬,倒不如出去走走,或是練練字做做針線,轉移心思。”

華陽不想出去,外面又熱又隨時能聞到馬糞味兒。

練字的話,營帳裏筆墨紙硯鋪設起來不太方便,華陽就讓朝雲、朝月準備針線。

整個下午,華陽都在縫荷包。

綠色綢子,用淺綠色的針線繡上一根根翠竹,寓意“竹報平安”。

華陽不擅長女紅,心緒又不寧,一開始廢了兩塊兒料子,後來才慢慢定下神來。

遠處忽然傳來萬千駿馬齊奔的馬蹄聲。

華陽停下針。

不等朝雲朝月跑出去查看情況,周吉已經過來稟報道:“公主,淩帥他們回來了!”

朝雲知道主子最關心的是駙馬,急著問:“看見駙馬沒?”

周吉尷尬道:“離得還遠,看不清楚。”

朝雲:“那你趕緊再去看!”

周吉一路跑去了大營外。

這一次歸來的,不僅僅是淩汝成帶出去的兩萬多人,還有趙則清、黃瑯麾下的五萬大軍。

眾將士浩浩蕩蕩,激起一片灰土。

陳敬宗按照官職,騎馬跟在主帥、兩位將軍身後。

離大營還有一段距離,他先看到了周吉,白白凈凈的一個玉面侍衛,站在其他黑黃臉的士兵中間,甚是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