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2/3頁)

他見過林貴妃,是個又美又蠢的女人,早就聽說豫王腦袋不夠聰明,沒想到他連林貴妃的美貌都沒能繼承。

等豫王屏退下人後,景王直接把自己的王印拿了出來。

豫王:……

他不懂王叔為何要冒著被朝廷治罪的危險跑過來找他。

景王一臉悲痛:“皇兄才五十三歲,平時也都好好的,沒傳出任何隱疾病患,賢侄就一點都不懷疑皇兄的離世另有隱情?”

豫王還真沒懷疑。

景王憤恨道:“就在今年端午時,皇兄曾發了一封密信給我,說戚後與陳閣老聯手把持朝政,隱隱有逼宮之勢。皇兄非常擔憂,宮裏無人可信,只能跟我訴說愁悶,皇兄還說,他想改立賢侄為太子,就怕內閣反對,因此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說完,景王取出那封偽造的景順帝密信。

豫王看完之後,一下子就信了!

那陳廷鑒長得人模狗樣的,母妃不止一次懷疑戚後是不是與陳廷鑒有苟且,以前父皇被兩人蒙蔽了,今年終於察覺了端倪!

“所以,他們二人發現父皇想立我,便搶先對父皇下手?”

“正是如此,因為他們做賊心虛,才在文書裏編造皇上臨終前要太子繼位的遺言!”

“豈有此理!”豫王猛地一拍桌子,眼睛都瞪圓了!

氣歸氣,豫王卻一點辦法都沒有,太子都登基了,他還能怎麽做?

景王自然要為他出主意。

豫王猶豫道:“起事的話,我手裏也沒有兵啊。”

景王:“我聽說都指揮使郭繼先最為剛正忠君,我願為賢侄去試探他的口風,若他肯擁護賢侄,賢侄大事可期也!”

豫王:“萬一他不肯,而是向朝廷揭發我們?”

景王:“賢侄放心,我有十成把握能說服他,不然王叔也不敢親自去見他。”

豫王還是擔心。

景王:“賢侄想想,陳廷鑒他們都敢陷害皇上了,一旦過陣子朝局穩定下來,他們肯定還要對你下手,賢侄起事還能為自己爭取生機,什麽都不做,豈不是坐以待斃?”

豫王終於徹底被勸動!

景王讓他務必保密,隨即又以富商的身份去見都指揮使郭繼先。

如景王所料,郭繼先若不擁護景王,遲早要被這層姻親關系連累,若輔佐景王成事,郭家反而能一躍成為京城新貴!

最重要的兵有了,豫王這個靶子也穩了,景王立即發動所有暗衛出手。

河南境內的地方官,凡是被景王拿捏了把柄的,紛紛倒戈,官府守兵加起來,又是幾萬的兵馬。

景王再拿著豫王、郭繼先等人的印信去遊說鄭王、周王等六位藩王,要他們支持豫王。

造反事大,這些藩王哪敢輕易站隊,可景王放了狠話,他們不從,豫王的大軍會先踏平這幾座王府。

因此,真的都只養了三百親兵的六位藩王,面對這等恐嚇,只得乖乖獻出銀子與糧食,作為給豫王的投名狀。

一切準備完畢,七月初九的這早,豫王突然出現在開封府的城墻之上,高聲對城外集結完畢的二十萬大軍與城內百姓列舉戚太後、陳廷鑒毒害先帝等幾條罪狀,劍指京城,誓要為先帝報仇、為朝廷除戚太後、陳廷鑒等奸佞!

.

京城。

此時景順帝的靈柩已經葬入皇陵,新帝也舉辦了登基大典,因為要等明年再改年號,百姓們暫且都稱之為少帝。

華陽受封長公主,而早在為先帝守靈期間,華陽就正式搬出了陳府。

畢竟她這個外嫁的女兒要為父皇守一年的孝,如果她繼續住在陳家,陳家眾人還要不要宴請了?

再加上弟弟年少登基,公爹輔政,本就手握大權,不同於父皇在的時候,華陽這個皇姐本也該適當地與陳府保持距離了,盡量淡化陳家外戚的這層身份。

在宮裏守靈時,華陽與陳敬宗很少見面,見面也沒有機會說什麽。

等華陽自父皇駕崩後第一次離宮入住長公主府,夫妻倆才終於得以單獨相處。

那時距離景順帝駕崩已經過了半個月。

陳敬宗眼中的華陽,瘦了,卻沒有三月裏故意裝病的時候那麽消瘦憔悴,她的目光也還算平靜,讓他想要安慰都不知該如何開口。

他便站在華陽面前,默默地看著她。

因為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因為這期間分別了半個月的時間,兩人之間似乎又變得生分起來。

華陽是沒什麽感覺的,父皇的駕崩不會影響她與陳敬宗的關系,可她能理解陳敬宗的沉默,他是怕她還在心疼難過,怕一不小心說錯話反而惹了她的不快。

包括吳潤、朝雲等人,這陣子哪個對她都是小心翼翼的,仿佛她真變成了一朵牡丹花,一點風霜都承受不住。

所以,華陽朝對面的陳敬宗笑了笑,拍拍身邊的床:“過來吧,站在那裏做什麽,以前你可沒這麽拘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