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3/3頁)

修剪花枝的孫氏也有瞬間忘了動作。

華陽繼續道:“不瞞父親,我剛嫁駙馬時,因他言行粗俗,頗為不喜。只說睡前洗腳之事,我越冷言冷語諷刺於他,駙馬越要逆著我幹,那段時間,我與他簡直是鋒尖對麥芒,身邊的丫鬟都笑我待駙馬,與您待駙馬幾乎一模一樣,看他哪哪都不順眼。”

“後來鎮上發了洪水,駙馬背我上山背我下山,不曾讓我沾染半點路上泥濘。我感動於他的體貼,不再處處冷言冷語,我先讓他一步,他竟不用我再勸說,自覺改了他那些粗鄙的毛病。”

說到這裏,華陽看向對面的閣老,輕聲問:“父親有沒有想過,對駙馬這樣吃軟不吃硬的人,倘若當年您肯遷就他的脾氣,他心裏舒服了,可能也會乖乖跟著您讀書?然後以他的聰慧,也會金榜題名高中狀元,等資歷漸長,他也會如您一般躋身內閣,為朝廷施展更多的才幹?”

陳廷鑒當年為何非要逼著兒子從文?

就是因為他這樣的文官,高居內閣的文官,覺得做文官更有出息,外面的將領再會打仗,也要受朝廷、內閣制約、指揮。

陳廷鑒可以氣兒子不聽話,但如果有人能夠讓他相信他本可以有辦法讓老四也走科舉之路,卻因為他不肯稍微妥協那麽一步,導致老四錯失了當文官、進內閣的機會,陳廷鑒作為父親,他會愧疚。

陳廷鑒手裏的棋,遲遲沒有落下。

華陽目光誠摯:“父親不必自責,在兒媳心裏,您已經是一位很好的父親了,您在朝堂當差,無論從前還是現在都必然十分忙碌,可您仍然牽掛著家中的子女,仍然願意騰出時間親自教導。國事上您無愧於君無愧於民,家裏您也教導出了大哥、三哥那樣的人才,就連駙馬也能在一眾年輕武官裏面出類拔萃……”

“公主過獎了,臣不敢當。”陳廷鑒離席,深深地朝公主行了一禮。

華陽笑道:“您差事做得好,這是父皇母後親口說的,您是個好父親,這則是兒媳親眼所見,哪裏又算過獎呢?”

旁聽許久的孫氏哼了一聲:“公主不用看他謙虛,心裏不定多美呢,您只管說他的毛病,免得他飄起來。”

陳廷鑒:……

華陽笑著請他落座,帶著幾分俏皮道:“那兒媳可就聽婆母的,繼續說您的不是?”

陳廷鑒忙道:“公主盡管直言。”

華陽:“兒媳還是那句話,您在國事上無可挑剔,兒媳只希望您在教導大郎他們甚至太子時,態度可以溫和些。他們犯了大錯,您再嚴厲都不為過,若只是一時釋錯意、疏忽念錯字甚至偶爾貪玩,您溫聲提醒就是,就不要那麽嚴厲的批評了。二郎活潑愛笑,瞧著並沒有受太大影響,可大郎臉皮薄,心思細膩敏感,您再那般嚴詞厲色,兒媳擔心大郎不會變成大哥,反而會學了老家的二叔。”

陳廷鑒:……

孫氏背對著他們,咬牙道:“你敢把我的好孫子嚇成那樣,我生前離不開你,下輩子絕對不要跟你過了!”

陳廷鑒無奈地看眼妻子,想了想,頷首道:“公主的意思臣明白了,駙馬幼時桀驁、大郎敏感怯弱,臣不該一味苛責,而是該適當順著他們的性子來。”

華陽松了口氣:“兒媳正是此意。”

陳廷鑒忽然擡眸,直視她道:“那太子呢,公主希望臣如何教導太子?”

老四、大郎都是他們陳家的人,公主真正關心的,該是太子。

華陽是尊貴的公主,可她並沒有參與過什麽朝堂大事,猛地對上堂堂首輔那雙看透人心的眼睛,華陽下意識地選擇了回避。

陳廷鑒笑了笑,落下一子:“今日臣與公主只是閑談,公主但說無妨,出了此屋,臣不會再對任何人提及此事。”

華陽穩了穩心神,飛快整理過來之前就想好的措辭,用婆母也聽不清的聲音道:“父親可能不知道,太子其實很像駙馬,他聰慧,也好面子。還是那句話,他犯大錯,您當該嚴厲,若只是一些小節,您溫和些,他更容易聽進去。父子和睦,才能一致對外,您與太子和睦,將來才能君臣一心,您有什麽治國良策,太子才願意配合您。”

陳廷鑒暗暗抓緊了手心的棋子。

華陽看著自己這邊的棋:“您不要把太子當大哥或三哥,您把他當成小時候的駙馬,那您是希望太子長大後像駙馬一樣處處跟您對著幹,還是他像父皇一樣信任您,放心把內閣交給您?”

陳廷鑒垂眸。

他不想要老四那樣處處跟他對著幹的太子,也不想要太子變成第二個景順帝。

他希望太子會成長為一代明君,一個既能知賢善任、又肯勵精圖治的盛世明君!

“公主放心,臣明白該怎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