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3頁)

三人互通了姓名之後,江又桃他們就走了,兩人去了隔壁,徐滿秋也鋪好床拉好簾子了。她是她們宿舍第一個來的學生,屋裏好都是灰塵,江又桃她們過來的時候她在打掃衛生。

江又桃她們見狀,也幫著打掃,等她也收拾利索了,於是一行人便往樓下去。

她們的宿舍在二樓,樓層不高,幾步就下樓,傅韶華他們已經在樓下等著了,這一上午時間過得特別快,這會兒都已經臨近中午了,該到吃飯的時候了。

作為東道主,傅韶華的爸爸傅文彥跟邵青早就商量好了,要帶江又桃她們去吃首都的特色美食。

於是他們把江又桃他們拉到了王府井,這裏的烤鴨世界聞名。

邵青他們也是第一次來這吃,在大廳裏找了個位置坐下後,邵青張羅著給小輩們倒水。

滿屋子的烤鴨香。

“老早就想來嘗嘗烤鴨的味道了,可惜一直沒機會。”邵青望著被服務員端到前面桌的那只烤鴨。

棗紅色的烤鴨片得薄薄的放在白色的磁盤上,一碟碧綠的小黃瓜跟蔥絲在這個冬天裏顯得格外的引人注目。

傅文彥喜歡吃肉,但也愛青菜,尤其是冬天過了一半,大白菜豆腐土豆吃了一半的時間後,見點綠色讓人心情都舒暢了。

他端起邵青倒給他的水喝了一口,然後道:“現在咱們國家發展可真叫迅速的,這才一兩年的時間,蔬菜大棚都有了。估計再過兩年,這些大棚裏種的青菜就要走進千家萬戶了。”

作為首都青年報的主編,傅文彥在某些方面的消息要比平常人要靈通得多。

江又桃跟顧念薇茫然的對視一眼,蔬菜大棚是這個年代應該出現的產物嗎?

兩人也不知道。

在她們的記憶裏,反季節蔬菜、反季節水果已經是個很平常的東西了,正常人都沒有去了解過這玩意兒到底是哪一年出現過的。

就像是買豬肉吃一樣,沒有人會去追根究底這是養了幾年的豬。

江又桃兩人紛紛端起茶水喝,沒再管了。

尤其是江又桃,這個小世界都被穿越、重生成為篩子了,就算明天華夏有航母能飛上天,江又桃都不帶驚訝的。

傅韶國傅韶華從小在傅家長大,兩人對民生這一方面很關注,且兩人都深入基層,看到的東西比傅文彥這個一直待在首都的人要多多了。

“也不知道這個蔬菜大棚種植技術難不難學,好不好普及,要是好學好普及,百姓們也能多個收入了。”傅國強去西北的那幾年,是下鄉知青,他所在的那個農村特別艱苦,冬天別說蔬菜了,就是喝水都成問題。

那個地方是真的艱苦,但人卻意外的淳樸,傅韶國希望有朝一日,那裏的相親們也能富裕起來。

如果有機會,傅韶華想回去建設那裏,簡柔跟他的想法一樣。

她們一家是被下放去的,住的是牛棚,但在那個地方,牲口可比人重要多了,牛棚修得可比正經人家的住宅還要好,風吹不著,雨曬不著。

村子裏的人對他們也不歧視,除了規定一周一次要寫的檢討以外,平時村幹部們都不磋磨他們。

甚至在知道她爺爺是老紅軍、老戰士以外,還對她們很親近。

只是那個地方的氣候實在是惡劣,她爸爸跟她爺爺的身體到底是不太好了。

傅文彥搖了搖頭:“暫時恐怕還不能普及,造價還是太大,害得再等等。”

邵青對國家充滿信任:“等沒關系,只要最後能普及就好了。”

服務員上來了,烤鴨跟薄得可以看得清人的薄餅最先上來,隨後便是傅韶華點的首都特色美食,京醬肉絲,鹵煮,炒肝兒,甜品是驢打滾跟豌豆黃。

菜一碗一碗的上,份糧多,擺盤也精致,就拿京醬肉絲來說,那肉絲可多了,就那一盤子,在後世得分成三盤來賣。

滿滿當當的擺了一大桌子,最後上桌的,是烤鴨的鴨架做成的湯。

“來來來,開吃,開吃。”邵青招呼著眾人。

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筷子伸向烤鴨,傅韶華跟江又桃示範:“烤鴨蘸一下醬在餅上抹一抹,放點蔥絲兒跟黃瓜絲,一起放到嘴裏。”

江又桃是會吃烤鴨的,畢竟在後世那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啥視頻沒有呢,但她依舊看得認真。

傅韶華示範完,給她包了一個,那邊徐滿秋已經學著他之前的樣子往嘴裏塞包好的烤鴨肉了。

入口先是醬料的鹹,餅的韌,蔥絲的辣以及黃瓜的清香脆爽,最後,才是烤鴨的味兒,鴨皮很酥脆,一咬就滋滋冒油,鴨肉又很嫩。這一口,滋味兒層次分明,但卻並不喧賓奪主。

江又桃吃得眉開眼笑,連連點頭:“好吃好吃。”

之後江又桃吃了京醬肉絲,同樣是放了黃瓜絲兒跟蔥絲兒的菜,但味道卻完全不一樣,京醬肉絲帶著點甜,肉絲上掛滿了濃稠的醬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