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第2/3頁)

殿下甚至裝也不裝,都懶得仿一仿皇上的字跡!軍詔都是皇上親筆所書的,增一字則累贅、減一字達意不確,尋常官員謄抄聖旨都是殺頭的大罪……殿下竟然把聖諭給抹了!

——這是假傳聖旨!是欺君之罪啊!

克烈部和元中軍打了一夜,因為是自家地盤,又是率先發難,竟跟元中軍打得有來有往,待天明時,幾萬士兵全是強弩之末,驚見盛朝大軍結成尖刀陣,沖破一層層防線,一路奔著王帳而來,全大驚失色。

“克烈王聽旨!”

監軍抹了把汗涔涔光溜溜的前額,慌得發不出聲,氣虛得像被掐著喉嚨的雞鳴。

代親王世子看不上他這慫包樣,奪過聖旨來,氣沉丹田,喝聲傳出一裏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克烈王截留聖子有功,賞黃金千兩,珠玉百車!待誅殺速不台後,汗王可親詣朕之皇都,受封王爵,你我結為唇齒之邦!”

滿場漢將聽得目瞪口呆,他們全是接過聖旨的,聖旨怎可能一夜內從京城飛過來!?何況滿篇沒一句佶屈聱牙的話,哪怕放大街上,大字不識一個的白丁都能聽得懂!

這哪裏是聖旨?分明是專揀著蒙古譯官會譯的詞兒拼湊成的!就怕這群蠻人聽不懂!

幾萬人的戰場上竟寂了三息,驀地,元中軍大營傳出一聲暴怒的咆哮。

“克烈王叛降,殺——!”

四月廿四,克烈部王帳兵死絕,王室被截鼻黔面而死。王二子、三子千裏奔襲,率余部反叛,誅殺貴由膝下王孫,替父報仇。

四月廿五,元中軍二十萬兵馬混戰。

四月廿六,速不台親臨察哈草原,平叛未果,反中流箭,箭頭藏|毒,當場毒發暈厥。

四月廿七,三千王帳兵帶著聖子逃往大都,被代親王世子親部截擊,死傷過半。

……

這場持續半年的大戰開始得倉促,結束得荒唐。

曹監軍顫巍巍地把聖旨交還回來,坐在帳篷裏雕磨了一天的悔罪書,令信兵火速傳回京城,自己才敢邁出門去。

元中路二十萬大軍如退潮一般飛快沒了影,二殿下下令追出三十裏,待民夫補好了長城,才率兵返回上馬關,當日奪回赤城。

草原上接連幾日的曝曬,將綿延幾百裏的血水曬成了紅粉。

“竟全退兵了……”

司老將軍端著萬裏眼,震驚望著北方,那一條在地平線上伏了大半年的白線沒了,幾萬頂氈包全不見了蹤影。

他們去大同打了十天的仗,上馬關幾乎空了防,蒙哥竟然整整十日按兵不動,任自家中路打成了一鍋粥,他自個兒全須全尾地撤了!

“哈哈哈!還當他們勠力同心,原來竟是各自為政,一盤散沙!”

司老將軍帶頭一笑,諸位將軍都如釋重負地笑起來。

滿城的僧侶聚首,往生經誦了三日,接著撫恤傷亡兵士,犒賞三軍,最後才是盛大的三日慶功酒。

草原夏季的天很低,不知哪一股南風通上了人心意,第三日太守府大宴時,雲朵竟被吹成了一條長龍形狀,雲瓣浮著藍,上圍邊金光熠熠。

醉醺醺的群臣不知哪個先迷糊了眼,站起來便叫:“天降祥瑞!天降祥瑞啊!諸位快看,天上這是條金龍!”

“大戰方止,便有如此瑞象!”

“善祥出,國必興!萬歲聖明!萬歲聖明!”

群臣醉得一塌糊塗,跪的跪,哭的哭,當即舔墨大書文章,要搶著給皇上獻瑞。

晏少昰擡頭掃了一眼,只覺那就是長條條一條雲,層次厚實些,顏色飽滿些,像龍不像龍全憑士人一張嘴。

他心裏揣著點憊懶,沒多看。

司老將軍同樣沒多看,又滿滿地倒了兩杯酒,自己先舉了杯,道:“老臣敬殿下一杯。”

晏少昰分了三口細細地品。

太守府挑出來的好酒,入口辣,酒氣過肺卻是綿的。

卻聽司老將軍笑道:“先皇壯年時,曾帶老臣同遊江陵,路過三峽時起了興致,借兩岸風光,誇我那犬子‘納江天之氣,蓄河山之勢’。”

江上碧空浩瀚,兩岸峽谷雄偉險峻,確實是個絕妙的誇獎。

司老將軍話鋒一轉:“我兒那時候不過小勝兩場,哪裏當得起先皇如此贊譽?這半年與殿下同在軍中,才知殿下當得起先皇這話!”

晏少昰聽得怔住。

這隔了輩的贊譽來得猝不及防,他叫酒水嗆住,手背掩著口咳,咳著咳著又暢快笑起來。

“那就承您謬贊了。”

五月初十,萬裏無雲,難得的好天氣。

得勝回朝報功的隊伍講究頗多,各個典儀官從清早忙到正午,百面軍鼓歡送,鼓聲似要擂上雲霄。

赤城和上馬關的百姓填街塞巷,翹首以盼,老遠看見殿下騎上了高頭大馬,轟然爆發出響亮的歡慶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