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第2/3頁)

小唐大人真是太節儉了。

等上了山,唐荼荼才知道自己高興得輕了。

太子殿下果然有一個君王該有的遠見卓識,一封詔令,不光把工部各行科的管事大人派了來,知驥樓文士也來了十幾人,多是熟面孔,當初幫她一塊改良過放映機。

這一整日,十幾輛馬車、幾十匹駿馬奔著山上行,除了工部技術官員和善創新的文士,還有許多煉鐵炒鋼、制瓷燒陶的精工,可謂土木金石百工師傅來了個齊,全聚在了這片山頭。

連廚子班底都是京城一品居的,十幾位大廚包攬八大菜系,拉著全套家什就上山了。

唐荼荼感動得差點哭出來。

——太子殿下真的太感人了嗚嗚嗚!

昨天她還是光杆司令,今兒就成了真正的“項目負責人”了。

甚至給先帝爺營造興慶宮的名匠,也被太子密旨請來了此地。老先生年紀大了,經不住車馬顛簸,最早動身,來得最遲。

這老先生雖頭發花白了,眼光卻毒辣,看見腳邊的地基不似尋常,當下提出了許多疑問。

唐荼荼不敢托大,給老人家見了禮,循著他疑惑的點一條一條講自己的思路。

她講得深入淺出,要多詳盡有多詳盡,老先生笑了笑:“丫頭講快點,老朽腦袋尚且夠用,還沒老糊塗,你再慢慢吞吞講就趕不上吃晚飯嘍!”

唐荼荼:“好嘞!”

她給縣裏泥瓦匠講建築構造的時候,就早早準備好了大幅圖紙,眼下也不講究虛禮,把大圖平展展鋪在地上,席地便講。

“混凝土抗滲性比磚墻好得多,再外置一層防水層,就不怕水不怕潮了……這種墻面很結實,但承受不了張力,裏頭打鋼筋就能解了此弊病。”

“喔,此法甚妙!”

“外墻我打算先起桁架,用梅花形布置,豎向四十條鋼筋,橫向十條,全用等粗的貫通筋……這樣造出來的工場別說刮風下雨,就算地動山搖、山河洪澇也倒不了。”

“妙極妙極!”

唐荼荼越說越起勁,周圍圍的匠人越多,她越是講得酣暢淋漓,因為始終沒人打斷她的思路,好似不管她講什麽,匠人們全能聽得懂。

他們分明不懂建材特性,卻能理解骨料的用處;分明不懂後世的勾股弦,算勾股要用“折竹抵地”的笨辦法,在地上按比例拉出橫縱線才能量出斜邊長——卻能很快理解怎麽定軸放線。

唐荼荼把土力學、建材特性、實物測繪、結構框架,乃至工程造價,一點點地往裏灌。

講到後邊,匠人略有不濟,漸漸聽不懂了。可知驥樓出來的這群皇家學院高材生個個眼睛鋥明,他們對陌生知識、新鮮事物有著超強的領悟力,舉一反三,把知識點串聯成線,很快問出了第一個讓唐荼荼驚喜的問題。

“待鋼筋外頭套好墻模,姑娘是要踩在高處往模子中灌注混凝土?”

唐荼荼高興地差點仰天大笑三聲:“對對對!就是踩在高處!”

之後的好問題接二連三冒出來:“要是混凝土墻成型後,發覺某處留了罅隙,敞風漏水,豈不是要拆一整面墻?”

唐荼荼大手一揮:“不會,有別的補救方法。”

一陣風刮來,老先生打了個噴嚏,眾人才驚覺:“天怎麽黑了?”

院裏點了一圈的蓮花燭台,照得滿院通明,年掌櫃沒好氣:“何止天黑了!都過戌時了!我一遍遍催著‘先吃飯罷先吃飯罷’,沒一人聽,還嫌我話多。”

唐荼荼哈哈大笑,把圖紙一卷:“吃飯吃飯。”

芙蘭嘶了一聲,湊過頭來:“姑娘你今晚不回家啦?”

唐荼荼:“都要宵禁了,走夜路也不安全,要是誰回縣裏就幫我給家裏帶句話,麻煩了。”

山上有吃有住,誰也不回縣裏,但總得給姑娘爹娘傳句口信。芙蘭招手一揮,一個影衛就溜下了山。

初來乍到人心不齊,少不了美酒佳宴。

子夜之交才做好的席面奢華至極,唐荼荼被拉到主桌上,敬了一圈酒,到底不習慣跟一群年逾花甲的老先生同桌吃飯,把位子讓給徐先生,自個兒早早縮到了角落,痛快吃喝。

年掌櫃人在天津待了將近十年,跟京城早斷了聯絡,識人卻不少。

“那位是將作監左中候,也是工部出去的,奉旨修過太廟;側手邊那兩位乃是東宮少詹事和右率府使,一文一武。”

幾位大人言笑淡淡,端著上官風度舍不下,這幾位都穿著官袍,緋袍,雲鶴綬,胸前補子一是雲雁、一是虎豹紋……四品官。

唐荼荼定了定神,將作監她不了解,東宮她懂,知道這是太子跟前的親信了,提起酒壺問:“我該行什麽禮?”

打算過去敬酒。

年掌櫃大掌一搓腦門:“您行什麽禮啊!管他幾品官,被太子召過來就都是您學生,您怎麽方便怎麽教,我就是跟姑娘知會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