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3頁)

幀率18,是這台手搖放映機的極限了,她造不出更好的了。

唐荼荼奔波半天,還沒顧上喝水,嗓音幹澀:“諸位別有負擔,盡力罷,要是趕不上,咱們就拖延到除夕,給皇上當年禮。”

那個善機巧的律尺先生道:“既有了這等奇物,還等什麽?合該早早給皇上獻上去,就挑重陽節罷!”

“劉兄慎言!”有擅術算的文士不贊同:“唐姑娘畫了這麽多張圖,只放映了一彈指。呈給皇上的,怎麽也得放映一盞茶工夫,那就是一萬多張圖,這……怎能在重陽前畫出來!”

“咱們這麽些人,一人作畫十幾張,又是什麽難事兒了?離重陽還有半來月呢。”

一盞茶約莫十分鐘,唐荼荼算了算,確實是一萬多張圖。

她提醒道:“放映機不是只有畫就能行的,聲、光、影,環環相扣,得一遍一遍調試,如果要在重陽節給皇上獻上去,那就耽誤不得了。留給各位的只有五天,匠人師傅那頭兒刻皮影更耗工夫。”

文士們咬牙,拍板應了下來:“我們集齊樓裏人手,每人五天畫十來張圖,不成問題。”

有人問:“小唐大人,我們畫什麽?”

唐荼荼看向張主簿:“我是笨人,太子殿下只讓我過來講原理,至於畫什麽能讓皇上龍心大悅,就仰仗各位了。”

她話說得淺白,側手邊站著的張主簿眉眼一耷,覺得立意不佳:拿這木機討龍心大悅,豈不是成了媚上的奸佞?

張主簿立刻喜眉笑眼補了一句:“要是做得好,回頭太子殿下必有重賞。”

律尺先生皺了眉,別的文士也沒人露出個笑模樣,還有那脾氣耿直的,當下低哼一聲。

“黃白阿堵物,埋汰誰?我等既入知驥樓,尋聖賢道,千金散盡也使得,誰曾把銀子當回事?”

直把張主簿說得下不來台。他在詹事府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宮裏宮外誰不是拿著銀子好辦事兒,還從沒遇過這樣的硬骨頭!

與他同來的那位先生換上肅容,一揖到底:“諸位先生有如此德行,著實讓徐某醍醐灌頂!”

這人不知是太子殿下身邊的什麽人,話術了得,一張嘴,就不輕不重地拍了個馬屁。

“諸位都有蓋世之才,太子殿下哪裏不知?咱們既然要做,就做到極致,這木機可不止是為了進獻皇上,還是為了造福天下萬民。”

這徐先生一拂袖,敞袖仰天結了個長生禮,朗聲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此之謂不朽!”

座上十幾名文士目光一變,臉上都露出如癡如醉的神色來。

黑簾子已經掀開了,水榭圍了一圈人,園中離得遠的文士甚至踩在花壇上聽,直叫徐先生這幾句話說得熱血沸騰,竟振臂高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很快的,滿園都是慷慨激昂的喝聲。

這聲音震得人耳膜嗡響,唐荼荼頭個反應是:好家夥,是我覺悟低了。

可很快,她眸光一閃,意識到另一重更深的東西——她大約知道,太子殿下坊間的美名是如何來的了。

最好的領袖,都是一流的演說家。

唐荼荼把那台放映機模型留了下來,走前,見文士們抱著那木頭箱子進了庭樓中,後頭綴了一串人,爭相去看這奇怪的木機,是要給更多人演示。

唐荼荼松松快快呼出一口氣。

放映機做出來了,畫匠找著了,皮影匠商量好了,早期準備工作只剩一樣。

吳員外見她翻開本子,在一行字前頭畫了個“√”,探頭去瞧,唐荼荼沒避諱他。

“小唐大人,接下來去哪兒?”

唐荼荼:“今天來不及了,回衙門罷。明兒你不用跟我,我自己出趟城。”

吳員外:“做甚麽去?”

唐荼荼想了想:“我還需要放大鏡、聚光鏡,可能還得要塊能發散光源的毛玻璃。”

她沒空多耽擱,趕趟似的離開了。走到園門時,車夫已經駕著馬車停穩了。

唐荼荼提著袍角上車,直身踩上車轅的那一刹那,視野驟高,她朝北方望了一眼。

從此處半山腰望去,才知這座臨都山有多大。

山不高,也不是壁立千仞的危聳勢,平緩得似一條臥龍,而東西兩側綿延不見盡頭,似有永恒奔騰的生機。山上林豐草茂,幾乎瞧不著裸|露的山皮本色,遍眼全是綠。

在風水堪輿中講,背靠青山、面沖天,大概是個包攬龍氣的好地方。

按照永定渠的流向,唐荼荼大約能瞧出山勢來。

這山是正東西微偏10°走向,左右衛峰似張開雙臂,將皇城環抱其中。山脊將永定渠一分為二,劈開個中分頭,皇城東邊成了圃田澤,西邊就是這條醴泉了。

只是……

這麽個順坡緩傾的構造面,正好在皇宮上方。這麽大座山,下暴雨的時候不會山體滑坡、泥石流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