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2/4頁)

“牧先生知道這種琉璃是哪裏產的麽?”

牧掛書才剛抹幹凈眼淚,淚水洗過,叫他雙眸更湛明,竟能看得見兩步外坐著的二姑娘了,他更堅信是這琉璃的奇效。

“琉璃、琉璃……”他低聲默念兩句,滿腦子搜刮著自己的知識庫,很快想起來了。

與葉先生一人一句。

“大食人善經商,薔薇水卻不是他們最先造出來的。琉璃瓶是從西域而來,到底是哪國產的,我不知。”

“那不愁,這麽大的用量好打聽,京城裏賣的薔薇水全是這樣的瓶,只是咱們以前從來不瞧,瞧也瞧不著,一瓶賣個幾十兩,民間不娶媳婦不嫁漢的,誰用得起這金貴玩意。”

唐荼荼:“那還真是貴。”

“那有什麽貴的!”牧掛書一個講究人,此時興奮地快要跳起來了,激昂道:“我十二歲患上眼疾,飽受近覷之苦,又因為這點毛病被擄了舉子身份……”

他略過舊事不提,捧著玻璃片的手都在顫抖。

“這麽金貴的東西,價值千金也不能叫我卻步,何況只是幾十兩,半年的月錢就能補好我這雙眼睛!貴從何來!”

“我這就去文社,將這好事告訴他們去,文社裏頭好幾個近覷眼,全等著這東西救命!”

牧先生三步並作兩步地從少爺院裏出去了,要不是袍子側岔太短,步子邁得大會趔趄,他怕是能當場跑起來。

唐荼荼攔不住他,只得讓葉先生跟上去。

“讓他們別一齊籠統地買薔薇水,多貴啊!跟掌櫃的問問這玻璃是哪兒來的,看看是大食那邊產的,還是咱們京城自己的匠人做的,去見見廠裏的師傅。”

“這哪用姑娘提醒?”葉三峰大笑道:“我學生意的時候,你娘還是個不會撥算盤的黃毛丫頭呢!”

他在唐荼荼腦袋上呼嚕一把,喊著“掛書”追出去了。

院裏靜下來。

唐義山望著妹妹留在桌上的那幾張圖,五味混雜,極慢地問:“荼荼,你是從哪兒學來這些的?”

唐荼荼眼皮一跳,僵站在院門旁沒動。

她這“異人”身份,在二殿下面前瞞得最狼狽;與華瓊見面少,原身跟她本來也不大熟,沒露陷一說。

唯獨在唐家人面前,唐荼荼從頭到尾沒用心隱瞞過。

甚至會想,他們要是看出來了,就招了吧,坦坦蕩蕩講了罷,總得給人家一個交待。

“我……”

唐義山輕喚出一口氣,起身,給她整理好這幾頁圖紙,如往常一樣明朗地笑起來:“你打小就愛胡寫亂畫,總看些雜書,原來你看的那些雜書裏竟有這麽妙的學問。”

他聲音輕快,是真的在笑。

可是垂著眼睛,於是唐荼荼沒能分辨清楚他的心思。

是沒發現麽……

她背上的汗慢慢落下去。

“哥,你知道牧先生為什麽不考會試麽?”

牧先生算不上天資聰穎的人,可書讀三千遍,成不了奇才,也得是個大才,論知識淵博少有人能比。

他屋裏的書從書架堆到地上,又慢慢侵占了少爺的書房,平時深居簡出,縮在一個遍眼是字的書屋裏,每一天如癡如醉地受著學問給養。

可出了這間屋,牧先生就寸步難行了,得時刻盯著地上的台階、破磚、碎石,不然一擡腳就能摔個大馬趴。

唐荼荼想不出那是什麽樣的苦。

唐義山道:“爹跟我說過的。六部和各大衙門每年都會幫扶寒門士子,叫‘避讓賢路’。”

“這是曾經文忠公歐陽修對東坡先生的贊譽,他愛極了東坡先生文采,說其詩詞讀來快哉,便與友人盛贊道‘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哥哥學問有所成之後,說話愛引經據典,講得很細致。

“各大衙門效仿先賢,會在每回鄉試中擇選自己看中的寒門士子,給些資助,等考上功名後,這些寒門士子多數會被招攬入各部,從小吏做起。”

噢,提前圈定看好的人才,唐荼荼挺理解。

“牧先生,就是爹前些年資助的寒門士子。”

“鄉戶人家難出讀書人,出一個,就是十裏八方的大才子。一路靠著官府貼補念書,沒受過什麽窮罪。可惜牧先生少年時讀書手不釋卷,熬壞了一雙眼睛,視物只能清晰看見一臂遠。”

唐荼荼心忖,那可能比800度還高。

唐義山接著道:“原也不是什麽大毛病,讀書,能看清字就行。只是牧先生考進士那年,考完之後禮部復核,正好抽著他。”

復核會抽些考生再考一回,看看有沒有靠舞弊混進來的漏網之魚。

為防考官泄題,復核都是主考官臨時抽簽選題,題目便沒制成小冊發給每個考生,只掛在考台上,大喇喇掛了一張。

“爹說,那是拳頭大的字,可牧先生眯著眼睛死活看不清,招手呼喚考卒,也沒人理他,他只好慌慌張張地問旁座考生,問那題目寫的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