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3頁)

這個聽掌櫃說過,唐荼荼忙說:“漁家送過來的!”

華瓊:“每天約定送多少筐魚?漁家是挑擔送來的,還是推車送來的?是賒賬還是現收現結?”

唐荼荼:“……”

華瓊連珠炮一般,停也不停:“一天什麽時辰客人最多?客人都是什麽身份,哪裏口音?買魚回家怎麽做著吃?”

唐荼荼弱弱發聲:“我一個賣魚的,還要了解這麽多麽……”

華瓊微微一笑:“判斷客人身份,主要是判斷哪些客人是大戶人家的采買管事、哪些是酒樓食肆的廚子,要是能跟這些地方搭上頭,就有了穩定的銷路,每天只供貨就行了。”

“……那聽客人口音有嘛用?”

“臨近萬壽宴,京城外地人多,靠口音就能聽出客人是京城本地人,還是外地來的。本地人會在西市買魚的,說明家住在附近,給這樣的客人加添頭,讓人家高興了,就會變成你以後的常客。”

“外地客人借住在這兒,偶爾買一次魚吃個稀罕,是一錘子買賣,吃得好了,也記不住你家鋪子,加不加添頭意思不大。”

唐荼荼眼睛瞠大,打心裏給她娘跪下了。

華瓊又道:“多嘴問人家一句‘回家打算怎麽做著吃’,是為了解各家家常做法。將來你要是不想開魚鋪了,想開個食肆賣家常菜了,就知道一道魚菜該用什麽做法最容易攬客了。”

唐荼荼點著點著頭,慢慢不再點了。

華瓊神色裏的得意太明顯,她明擺著,有賣弄自己本事的成分在。

唐荼荼慢慢想清楚了:娘說這些,只是在讓她知道,做再小的生意也要多思考,不能走哪兒算哪兒。

要把生意做大做好,就要觀察這些細微之處,不停地收集身邊一切信息,多看,多思考,商機都是琢磨出來的。

她倆兩碗甜水吃到了黃昏,看到魚鋪掌櫃走出來,把他家門外的火爐子點起來了,圍布棚子下的兩排桌椅條凳也擺放整齊,又從鋪子裏端出來一口大大的扁鐵鍋,擺在火上,朝左右吆喝道。

“魚鋪夕食——今兒是魚丸湯、炸小魚幹、魚香面、涼拌魚皮!”

唐荼荼頭唰一下扭過去。

她看到周圍不少正趕路回家的行人,還有左近生意不忙的各家鋪面夥計,聽到這聲吆喝,都從四向聚了過去,去魚家棚子裏坐下了。

華瓊笑道:“過去看看吧,這個該學。”

唐荼荼放下糖水碗,大步走過去。

幾樣夕食全都是現做。一整天都沒賣完的魚是半簍子鯉魚,鯉魚刺少,魚皮剔下來切成絲,下鍋燙熟,糖、醋、鹽、香油,幾樣調料拌一拌就是一道爽口的涼菜。

魚肉以刀背剁成泥,等鍋裏的水冒泡時,就開始汆魚肉丸子。

魚香面是以這鍋魚湯和的面,面裏帶了魚香,再澆一勺魚丸湯,配上炒過的花生、芝麻、腌筍絲,就很香了。一碗三文錢,一棚子客人這個一碗,那個兩碗,轉眼一鍋就下去了一半。

唐荼荼:!!

她還以為沒賣完的魚關門前都得清理了,隔夜肯定會臭的,居然還能做成飯,再賣一波夕食!趕著路人回家的點兒,這波夕食比白天賣魚生意還紅火。

而白天時,她不知道做什麽用的那一簍子小魚,個頭沒小拇指長、放了一天無人問津的小魚,全下油煎成了噴香酥脆的小魚幹,大瓷盆裝了滿滿一盆,成了最受小孩青睞的零嘴。

客人們吃完了,扔下兩個銅板,給家裏孩子裝上一包帶走,沒一會兒也賣出去半盆了。

唐荼荼被爐裏的火光照著,眼裏躍起兩串小火苗:“妙啊!”

掌櫃娘子經不住誇,抄起個油紙袋,給她也裝了一大包,“姑娘回去嘗嘗,拿蝦油炒的,味兒不錯的。”

“謝謝嫂嫂!”

華瓊帶著她回家,看荼荼捧著包小魚幹高興的那個勁兒,心說:傻閨女,白給人家幹一天活兒,一包兩文錢的小魚幹就打發了。

這種華瓊平時從不吃的低劣零嘴,成了當天晚上華宅最受歡迎的菜。

賬房老先生們都知道這是她今天賣了一天魚,得來的勞動成果,都賞臉地分了一把魚幹吃,華姥爺更樂:“咱家荼荼出息了,能賺著自己的口糧了。”

華瓊簡直沒眼看。

唐荼荼謙虛道:“沒有沒有,我還沒賺著自己口糧呢,這一包可不夠我吃。”

“賺一口也是賺!”華姥爺瞪她:“我十來歲時候給人家做學徒,學手藝就是純粹的學,給主家幹一年的活,主家也不給工錢,管住不管吃,過節時候才喊你上桌湊個熱鬧!平時,自己買倆燒餅坐院子裏啃!——荼荼這才幹了一天,就掙回來一包魚幹呢。”

唐荼荼被他安慰到了,從她娘那兒受到的打擊也立馬撫平了。

她這一天餓壞了,光鞠躬說聲“慢走再來”,就起碼鞠了三五十個躬,坐下拿起筷子就扒飯,吃完一碗飯填了填肚子,才能力氣說話。